正文

缘起(1)

中关村品牌成长录 作者:牛维麟


威盛电子的“中国芯”梦想

梦想是驱动个人成功甚至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正是因为有了梦想并想方设法锲而不舍地沿着它的方向前进,人类才进入到今天的文明社会。

——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

缘起

“当时在大众电脑,我们的主机板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所有的组件都是采购而来的,没有一样是台湾或者祖国大陆生产的。于是,我就萌生了自己研发芯片的念头。”谈到为什么要做“中国芯”时,有“台湾第一科技女创业家”之称的威盛电子董事长王雪红回忆说。

中国芯源自她的一个梦想

1982年,王雪红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成归来,进入大众电脑工作;一直负责海外市场的拓展和销售工作,成绩斐然。作为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她始终觉得,只有自己创出一番事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1988年,王雪红将母亲送给自己的一栋房子做抵押,向银行借款500万,买下了硅谷的一家小公司。这家小公司也就是以后的威盛电子,而当时谁也不曾预料,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竟会在此后的短短20年之内,迅速成长为让世界高新科技产业无法忽视的华人科技力量,并成为与英特尔、AMD分庭抗礼的全球第三大芯片企业。

按照台湾绝大多数厂商的思维习惯,企业成立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国际大企业,“求”个代工订单,挣些加工费。威盛电子成立的时候,源自欧美和日本的电子风潮更是以裂变的速度发展着,并在顷刻间席卷了整个中国。那时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岛内,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选择了做门槛低,同时资金链短、回钱快的代工厂。但这并不是王雪红的选择。

“我们王董事长从建立威盛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这么干,代工企业在国际产商面前永远矮一截,受制于人。”现任威盛电子中国区掌门人的徐滔回忆说。

“电脑主机上眼花缭乱的各种配件,几乎找不到一个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钱都被别人挣走了。在美国硅谷,到处都是华人科学家在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呢?”面对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高新科技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匮乏、处处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现状,以“做世界第一流的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为梦想的王雪红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中国芯”战略,剑指国际IC市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