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斯登的衰落造就了信贷危机中的第一批受害者,无论是将其毕生的储蓄都投资于公司股票的员工,还是奉行不干预方针的公司高管,都损失惨重。由最初的迷惑,演变成了强烈的抗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听到这种重复的疑问。贝尔斯登事件唤醒了人们对信贷危机严重程度的认识。这不仅仅是局限于导致小银行陷入困境的不良贷款问题。贝尔斯登这家原来令人尊敬的投资银行频临破产的边缘。而问题远不止是如此,这只是危机的开始,还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将要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公司将要破产,美林证券将被出售,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向政府申请850亿美元贷款以免于倒闭,接下来又需要400亿美元以补充资本金,剩下的两家独立大型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将要改制为银行持股公司,以满足存款的流动性。在2008年3月,没有人预料到上述事件会发生。当时贝尔斯登遭遇了信用危机,因为有传闻称其存在流动性问题,稍后证实该传闻并不真实。对于一家具有85年历史,在华尔街拥有固定位置的公司来说,如此的衰败是悲惨的。对贝尔斯登的救助计划由摩根大通完成,这是唯一能胜任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公司,摩根大通只用了一个周末就完成了原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谈判。收购贝尔斯登使戴蒙的声望显著提高,尽管随后市场环境的挑战稍稍减弱了这一并购的价值。摩根大通在戴蒙的领导下,采取相对保守的经营方针,在易得信贷和流动性泛滥的市场环境中避开高风险的信贷衍生品。甚至还曾因此而受到批评,认为与其他在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和次级债务抵押债券(CDO)上保持大量风险敞口的银行相比,摩根大通在现代化的信贷衍生品上的收益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