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你是否讲过一个故事,该故事被你加入更多的有趣信息进行了修饰,然后有一天,当你第十次讲该故事时,你会使自己开始相信这些附加修饰吗?你认为你会讲多少次之后,就无法控制自己滑向另一边,并且以相信自己捏造的事实而告终? 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在不真实回忆的趋向方面人与人是不同的,不真实回忆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内在因素的不同或者人生经历的不同(, Clancy et al., 2000)。尽管存在着这些不同之处,但是大多数人当在催眠的状态下都会特别倾向于记忆扭曲或者记忆伪造。催眠师的问题引导或者催眠状态下主体的期望可能导致伪造的记忆。不管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人们在催眠状态下来恢复失去的记忆,所恢复的记忆有可能是虚构的(不真实的记忆)而不是准确的回忆,这些虚构记忆是围绕着催眠师或者主体的期望而产生的。此类虚构可以描写过去生活的回忆并且已经被用来解释有些人会出现乱伦虚假记忆的原因(Goldstein, 1992; Wassil-Grimm,1995)。
下面的一则轶事虽然很极端,但却是一个针对记忆的塑造本性和不可靠性的很好例证。这件轶事描述的是一次与真实事件不一致的再造式记忆,而记忆主体却认为是真实的回忆。
一位兽医来到心理医生那里抱怨他一直遭受恶梦的困扰,这些恶梦都是关于当年他在越南战争时遭遇的情景。他会被满身大汗、心脏急剧跳动、周围是他受伤战友的画面以及到处都是血肉恶心的场景所惊醒。无法去除那种在战壕里习惯了的持续战备状态,警觉于任何风吹草动,反射性地握紧匕首。在此期间他会为亲眼看到被杀掉的同伴而哭泣,或者会为一场格斗的回忆而惊恐尖叫。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说战争已结束并且现在他是安全地呆在家里以便来使他消除恐惧。
但是,这位兽医还是没能被挽救回来,他通过吸入一氧化碳的方式自杀了。他死后,他的遗孀想把他的名字刻在位于华盛顿的越南战争纪念碑上,因为她认为丈夫无可争议地是一位“战争牺牲者”。而对这位男士参军经历的进一步调查显示,他从来没有踏上过越南的领土。(Wassil-Grimm,1995,)
遗忘
不仅是记忆可以改变和损害我们的思维,而且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完全忘掉。有些记忆确实就意味着遗忘,如我们以后再也不会用到的电话号码。这种短期的记忆如果不加复述只会持续二三十秒钟。一旦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会被遗忘掉并且可能无法再被恢复回来。
对于我们的大多数思维,最重要的记忆是我们的长期记忆。这些记忆是指我们需要在考试中表现出色、讨论柏拉图的哲学以及对我们周围世界的批判性思考等。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长期性的遗忘大多数发生在刚获得信息不久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率会逐渐递减。例如,我们大学生活过去一年之后会记得的大多数信息在两年之后我们还会记得,而我们通过今天的阅读而记忆的信息在几星期之后很多都会被遗忘掉。
回忆与识别 识别信息要比回忆信息容易的多。在一项鲜明地显示出识别能力的实验研究中,向受实验者以十秒一张的速度出示了2560张照片。最后一张照片出示完后一小时,向每一位受试者又提供了280对照片。每一对里的一张照片是来自于那套2560张照片集中的一张;另一张则来自于一套类似的照片集。每一位受试者被要求指认出同时也属于2560张照片集中的照片。你认为准确的几率会是多少?对于这种类型任务的回忆,人们期望的准确率最多能够达到10%。但是,在这一识别试验中,准确率却在85%到95%之间!这就是为什么警察部门使用嫌疑人的照片供受害人辨认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我们经常并不选择如何来回忆信息。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选择识别通常都是更成功的。 我们为何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