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组织(7)

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第4版) 作者:加里·R·卡比


秩序之运用

现在我们有了对思想进行组织、分类、挑选的方法,让我们将这一方法运用在我们前面所讨论的自然秩序和精神秩序上。比如,看这个提纲:

1. 原因

a.设备

b.人物

2. 结果

3. 解决方案

我们能看出其中蕴含着因果秩序。起因和影响是十分明晰的;人和设备是起因,结果就是影响。

当我们想要说明什么事情发生时,我们需要时间秩序。如果我们想要回顾枪支持有的历史,或者对人们拥有枪支和没有枪支条件下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那么,时间秩序是最合适的。这也许是最古老的秩序,它采用的是讲故事的形式。大多数古代一手文献都是以史诗形式出现的(像《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经常是对人类起源、世界起源做一种叙述性的描述。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在有文字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会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们的祖先围着火,讲述着打猎以及伤亡等故事。

我们经常使用时间秩序。记者、新闻广播员、杂志出版商赖此生存。案件调查者和律师通过这个来鉴别罪犯与无辜者。研究者、档案学家、历史学家赖此建立他们的声誉。经济报告的作者、说明书以及经济播报赖此赚钱。地理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通过此建立严密的研究。我们——老师和学生——也经常使用这一秩序。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比如,你去哪了?你在旅途中做了什么?你最近的三个工作是什么?你去过哪些学校?你的计划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每件事都有开始、过程和结果。那些基础的时间顺序符合大多数写作的结构,即,介绍、主体、结论。但是我们并不总是以头开始。电影经常使用倒叙手法,史诗作者和现代小说作家一样,也会经常从中间开始切入。我们经常在开始之前可以看到思想的核心、甚至结论。就像帕斯卡所说:“最后在书中要得出的结论应该被放在最前面”(Trotter,1958,)。在我们的写作中,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先写下来主题,再介绍自己所要写的内容。通常的情况是,我们边写正文边得到灵感。

我们对文章集合、分析的组织方式可以和时间秩序十分简单地结合在一起:将数据自动地用时间集合并先后排列起来。而后我们的主要思想任务就是决定将什么包含其中,将什么省略。我们经常可以十分信任地求诸于时间秩序,因为它既是自然秩序也是精神秩序,能够很容易并自然地符合我们所做的事。

类比秩序,既是自然的也是精神的,具有强制性力量。我们已经在语言和创造性以及这章的开头部分见识到类比秩序的力量。我们聚集的组织模式第一步,就内在地符合类比秩序。集合或者按相似性分组就使用了包含在类比秩序中的类似内在观察能力:观察相似性。类似的,最后一步,按优先排列,使某一类比结构来主导聚集集合;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诉诸于创造性、将各种观点混合在一起,直到我们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比如,亚里士多德的开始、过程、结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就可以类比钩、箭、矛。钩,或者介绍,吸引了观众的注意,箭传递信息给目标受众,最终矛牢固地确立了思想中的结论。钩、箭、矛是一种有力量的、类比的、能够让人记住的时间秩序——第一、第二、第三——的形象表达。

类比结构通过时间施予力量。我们经常把年轻与年老对比为春天与冬天、日出与日落。我们的一生经常会被比喻为五幕剧。下面是两个学生用类比来形象地组织他们的文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