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金融业中挣扎生存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作者:(美)约翰·博格


在乔治敦大学进行演讲时,我曾指出,2006年,在构成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500家上市公司的7 110亿美元的赢利收入中,仅金融一个行业就贡献了2 150亿美元--占据了总赢利收入的30%(如果在计算时包括像通用电气那样的大型工业企业的金融子公司的收入,这个百分比数值也许会是35%或更高)。金融业对美国经济与股市的支配已非同寻常。金融业单个行业的收入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高利润的能源和技术两大行业企业收入的总和,更是美国蓬勃发展的卫生保健和大工业两大行业企业收入的3倍。

但是,到告别2007年的那一刻为止,金融业的赢利收入猛然下降了一半,年终仅余1 230亿美元。不仅仅使金融业的赢利从先前占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所包含的500家上市公司6 000亿美元总收入的30%,降到了其总收入的17%,而且导致了在标准普尔500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中,90%的企业收入的下跌是完全由金融业造成的。到了2008年,这一大屠杀式的悲剧仍在上演,人们称这是因果报应。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在由银行造成的债务风险中,银行企业的客户共丧失了数千亿美元的财产价值,而银行企业的职员也遭遇了大规模的裁员,导致20多万金融业从业人员丢掉饭碗,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大多数投资银行的主管人员却依然享受着惊人的高额薪酬。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读到的一个故事,也许这是人们虚构的:在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崩溃后,一位投资银行家对同事说:“我给大家同时带来了坏消息和好消息。坏消息是,我们损失了大量的金钱;好消息是,这些钱中没有一分钱是我们自己的。”然而,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额外的提醒,那就是:

对于大多数情况而言,对金融业有益的事情,对投资者则是有害的。当然,至少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并非所有的金融企业会把企业利益放在客户利益之上。2007年年底,当高盛公司前高层主管约翰·塞恩(John Thain)出任美林证券CEO时,有人向他询问这两家企业究竟有何差别。他答道:“美林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本的。”当然,对于他这一声明的真实性,投资者将只能自己做出判断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