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是谁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格林斯潘曾是整个美联储的化身。那么伯南克要怎样做才能显示出其与格林斯潘的不同之处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需要先了解一下伯南克是如何适应美国不断发展的中央银行体系的。
人们都知道,对于每一个问题,经济学家们总是会给出两个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中央银行应当如何进行政策设计、分析和构建传导机制这一问题,学术界的看法惊人地一致。经济政策的分析框架把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要流派结合到了一起: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学派(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讨论这两个学派)。尽管除了这两大经济学派以外,还有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学派至今仍然存在,不过就像英语已经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语言一样,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学派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将两者结合构成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确实是比较合适的做法。伯南克对这个综合分析框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支持者认为,中央银行能够帮助宏观经济避免陷入衰退,但是如果中央银行反应过度或政策过于宽松的话,那么将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三十年前,很多经济学家希望使用电脑运算的复杂经济计量模型使宏观经济预测成为一门更加精准的科学。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早已意识到,世界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经济模型的构建过于复杂,无法使用模型获得准确的预测值。为反映可能出现的变化,模型涉及的变量和假设前提太多,这种复杂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模型的实用性。——译者注伯南克就是新一代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中的一员。
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的经济学家们主要使用三种分析方法:依靠最先进的统计技术构建的、庞大的多均衡计量模型;较以往更复杂的单一部门模型;像我这样的商业经济学家使用的数据趋势分析法。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一职后,持怀疑态度的批评家曾认为格林斯潘是精于数据分析的专家,而伯南克只是个善于构建经济模型的学者而已,根本不懂如何制定经济政策。不过,在担任美联储理事期间,伯南克对于经济预测的理论与实践均表现得十分在行。实际上,伯南克使用的全面分析方法可能真的要优于格林斯潘使用的简单的数据趋势分析法。
对于新一代中央银行家来说,也许最大的变化会体现在政策信息的沟通机制上面。格林斯潘这一代的央行行长为了抵制政治压力而选择了相对保守的策略,喜欢故意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描述得含含糊糊。1979—1987年间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很喜欢抽雪茄,因此很擅长在国会听证会上“喷云吐雾”——在国会就复杂的经济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时,他释放的“烟雾弹”总能让国会议员们头晕脑胀,不明就里。格林斯潘继承了这种“美联储式”的讲话风格,他的公开演讲隐藏着很多“密电码”,只有那些曾在美联储工作过的观察家才能解读。格林斯潘一直到任期的后半段,才开始非常不情愿地采用开诚布公的做法。与之相比,以伯南克为首的新一代央行行长们坚信政策透明的巨大威力——中央银行行长应当清楚地告诉公众他们对经济的看法和可能实施的政策。
伯南克应当怎样塑造新的美联储在伯南克的领导下,美联储会使用哪一种经济分析框架?美联储复杂的决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美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微调会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那么大的影响?美联储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如何?本书将一一解答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