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萨达姆的阿拉伯复兴主义(1)

萨达姆传 作者:(美)巴拉吉


萨达姆的阿拉伯复兴主义

萨达姆能够大权在握,很大原因是他能巧妙而又熟练地利用其家族的关系和影响力——这是他政治权力的支柱。作为复兴党的第二号人物,萨达姆还充分利用了该党发动的各种政治运动的成果,逐渐扩大自己的权力。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塑造为复兴党的一位忠实成员和一名重要政治智囊。萨达姆极力鼓吹复兴党的政治理念——阿拉伯复兴主义。20世纪70年代,他作过无数次演讲,对象包括教育界人士、运动员、律师、青年团体、妇女组织以及政府官员等等。萨达姆的许多演讲内容被选编成册,由复兴党官方媒体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出版发行。仅只1978年一年,汇集了19篇萨达姆演讲的小册子就发行了超过300万册。11这些演讲,不管是在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记录并暴露了萨达姆的一些政治观点,他把阿拉伯复兴主义视为一种革命性的意识形态。它们还揭示了萨达姆惯用的多种政治手段,在当上总统之前的关键10年里,他利用这些手段不断扩大自己在伊拉克的权力和在民众当中的影响力。从这些演讲中,人们可以清楚看出,萨达姆寻求通过强化复兴党的领导地位,重新塑造伊拉克社会。他同时也希望,复兴党最终能够在伊拉克以外的中东国家扮演这一角色。

1974年在对国民大会发表的一个演讲中,萨达姆说道:“我们现在只是明确了自己的抱负,仍然还处于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走的道路的初级阶段——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作斗争,保障这个国家的安全。让我们国家成为全体阿拉伯人进行抗争的一个重要堡垒,并成为中东地区一个众人瞩目的典范。”12在萨达姆看来,树立复兴党在伊拉克国内的权威地位以及扩大伊拉克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萨达姆认为,伊拉克需要重新梳理本国国内事务和提高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而在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阿拉伯复兴主义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复兴主义是改造伊拉克的关键,复兴党需要把触角伸进伊拉克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点至关重要。萨达姆在对一个青年团体演讲时说:“我们的口号将是‘争取年轻人的支持,一起捍卫未来’。我们必须具有让所有伊拉克人加入复兴党的抱负,并让使他们信任复兴党……”那些承担招揽青年人的任务的复兴党成员还有一个特别任务。萨达姆对此作了一番解释:“做青年工作的党员必须要有经验,要能够与民众打成一片。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是心理学家,这样才能根据当前阶段的所有社会、心理、政治和经济环境作出判断: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以及如何才能抓住听众的心。做青年工作的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人们的政治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年轻时就形成的理念”13为了进一步确保对这些伊拉克未来公民的思想控制,复兴党建立了伊拉克青少年联合会,下辖多个分支组织,其中包括儿童先锋队、少年先遣队(由10-15岁的孩子组成)和青年团。少年先遣队的成员有男孩也有女孩;这些孩子在参加各种运动会、文化活动以及科学活动时,都要身穿特定制服,还要进行宣誓。青少年联合会反复对其成员灌输复兴党的理念,鼓励他们“为祖国服务”。14

很显然,在复兴党把整个伊拉克“复兴党化”的进程中,少年儿童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于是,伊拉克教育系统就成了复兴党传播其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控制的管道。萨达姆十分重视教师拥有的潜在影响力:“孩子之于教师就如未经雕凿的大理石之于雕刻家。雕刻家可以在这些石块上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或者选择让它们经受时间的洗礼和大自然的磨砺。”掌握塑造伊拉克孩子的能力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复兴党把他们视为是完全监控伊拉克社会的渠道。孩子们将成为政府安插每个家庭中的代理人。萨达姆对教师们说道:“教导学生如果听到自己的父母在谈论国家机密,要表示反对,并对父母说这么做是不对的。教导他们如果听到父母在谈论组织秘密和政党秘密,要对把他们进行婉转批评。你们必须在每一个角落种下一颗行为可靠、思想坚定的革命火种,他们应该完全服从相关负责革命机构的指令。”15

萨达姆显然十分重视招募伊拉克青少年加入复兴党的相关机构,并让他们接受复兴党的意识形态。1973年,在对一个负责编制一份新的国家教育课程设置的团体发表演讲时,萨达姆说道:

为了更好地履行你们的使命,你们必须准确理解我们党的中心原则;既要考虑到意识形态因素,又要考虑到政治影响。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你们必须要与这些中心原则保持步调一致。重新规划的课程设置要符合革命的要求。这项工作关乎一代人的培养和一个新社会的建设,你们必须从一个关键原则出发:要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主体和其重要价值的体现……而且,我们必须强调,这个社会由复兴党一党主导;要强调,一党专政不仅符合这个社会本身的价值观念、组织形式和意识形态,而且还符合这个国家的政策方针;此外还要强调,复兴党领导这个社会,一方面表现在国家的层面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民众的各种民主活动中。因此,复兴党的理念和价值观有必要在这些活动以及在国家的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16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