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18)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作者:云晓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成人对这种不断重复、过度冗长的教育都有反抗心理,更不用说孩子们了。当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长篇大论,这也是孩子养成“左耳听,右耳冒”、喜欢与家长较劲的坏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避免“超限效应”,家长尤其是妈妈们,一定要改掉喜欢“唠叨”的坏毛病。事实上,家长没有必要过度关心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生活的经历中得到提升的。

例如,今天天气很凉,孩子忘记了加衣服,当然,这次挨冻的滋味会让孩子长个记性,下次天气变化的时候主动增减衣服。在这种生活的经历中,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从孩子开始上小学开始,家长根本就没有必要天天向孩子唠叨这些生活细节,孩子会在生活中自己总结到这些经验的。

另外,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翻老账”。例如,孩子因为害怕惩罚向家长撒了一次谎,但家长却抓住了孩子的“把柄”,时不时地拿孩子的那次撒谎说事。家长这种“翻老账”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从犯错误时的内疚心理,转变成反感心理,甚至是“我偏要撒谎气你”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们就会想:“爸爸妈妈总是看我不顺眼!”这样,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回归平静,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反抗心理很容易就会被激发起来。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一定不要超过限度,对此,家长要坚持“孩子犯一次错,家长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如果孩子在短时间内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时家长们要注意,不能重复地批评孩子,而应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总之,家长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避免“超限效应”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方法四:适时向孩子“求救”——示弱效应

在生活中,大多数的家长都会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成人心态教孩子学知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性格。然而,很少有家长知道,向孩子示弱,更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与孩子成为好朋友。

一位家长讲述了这样一件发生在她与孩子之间的事情:

最近,8岁的女儿总是有事没事跟我闹别扭,要么挑剔饭做得不好吃,要么嫌我给她买的衣服不好看……总之,她每天有很多的不满意,因此,我们母女俩经常争吵。

于是,我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让女儿知道我的辛苦。

这天,老公正好去外地出差了,我下班回来感觉有点累,便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这时女儿放学回家了。

看见我躺在床上,女儿先是从房间里把被子拿过来盖在我身上,然后又轻声地问我:“妈妈,你哪里不舒服吗?”

教育女儿的时间到了,于是我佯装生病了,有气无力地对女儿说:“我觉得浑身没有力气,头还有点疼,估计是感冒了。今天我照顾不了你了,晚饭你自己解决吧。”

没想到听我这么说,这小丫头竟然伤心地流下泪来。接着,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女儿竟然把楼下的“白大褂”阿姨请来了,还一个劲儿地央求医生:“阿姨,你一定要把我妈妈治好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