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习惯与性格培养中的心理学(13)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作者:云晓


例如,在给孩子东西吃时,教育他们应该先让长辈吃,自己再吃;与同伴交往时,教育他们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懂得将自己的玩具与大家一起分享,等等。

当然,在教孩子学会爱别人的同时,家长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爱,这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很重要的一步。有教育学家曾这样说过:“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时,家长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做出“拒绝”的行为。也许大多数的家长还不知道,家长们的这种行为会深深地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促使孩子的心灵一点点走向冷漠。

相信大多数的家长对这样的教育场景并不陌生:

你下班了,孩子给你端来一杯水,你却没有好脸色地对孩子说:“我不渴,快去写作业吧!”

看到你做家务时满头大汗的样子,孩子拿着一个削好的苹果对你说:“妈妈,休息一会儿吧,吃个苹果!”你却头也不回地对孩子说:“妈妈不吃,你自己吃吧!”

……

给家长倒杯水、给家长削个苹果,这些都是孩子最质朴的爱的表达,然而家长却无情地拒绝了他们。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表达爱的主动性是非常脆弱的,十分容易因为成人的拒绝而退缩,从而不敢主动表达爱,或者不愿意主动表达爱。所以,为了避免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状态,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表达爱也是孩子的一种情感需求,当孩子的爱被接受时,他们才能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别人。所以,当孩子给你倒了一杯水时,即使你不渴,你也要真诚地喝一口,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告诉孩子,你因为他的爱而感到幸福。

方法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拒绝“融合效应”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逆境、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开家长会时,我经常会与家长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面对这些劣性考验时,孩子们都是如何表现的呢?

一位家长这样说:“每次考试考不好,孩子要么说考题太难,要么说老师判卷时有失误……总之,说来说去,他一点责任都没有。”

听了这位家长的话,马上又有一位家长附和道:“我家的孩子不仅如此,遇到失败时,比如迟到、被老师批评、与同学发生矛盾等,他还喜欢将自己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混为一谈。例如,他没考好,他会说他们班有好多同学都没考好。”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大多数的孩子犯了错误、遭遇到失败,不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习惯把责任推向别人,或者是把自己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混为一谈。不管孩子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还是习惯性的,这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喜欢推卸责任的人相处。

有关专家表示,孩子之所以能够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向别人,是因为他们经常能够找到“合理化的理由”来“骗”自己。例如,由于贪玩成绩没考好,为了避免自己过度难堪,或者避免家长惩罚自己,他将成绩没考好的原因归之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或者学校的教育环境等。

刚开始找理由来“欺骗”自己和家长时,孩子的内心也会不安,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坦然地接受这一切,甚至到最后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时推卸责任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进而内化为一种性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