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气不如争气:提高能力才是硬道理(3)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作者:黄志坚


纽约戴尔·卡耐基学院的一位学员名叫格林,他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推销员。他的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相当于在今天经济条件下的12万美元。

当格林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爸爸带他参观了他们家的菜园。他的爸爸可以说是当时他们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主,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

当他们参观完之后,爸爸问他从中学到了什么?而格林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狠下了一番工夫。

对这样的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儿子说:“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格林说:“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我来上这门课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坦白地说,我确实从其中一节课中学会了一些东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笔生意,并得到了上万美元,而我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试图做成它。我所得到的这笔钱能够付清我这一生接受促销培训的所有花费。”

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但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也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世界500强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旦离开学校,就不再继续学习了。前几年,中央电视台还就此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人家里根本没有买过什么新书,书架上放的几乎全是在校学习期间的课本。

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上班后人们不再读书,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时间浪费在闲聊与看电视上。电视节目固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电视节目都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一些工作之外的新东西,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学习必须以积极主动为主,因为它有别于学校学生的学习: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传授人员。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会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以及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有所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后头。

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想想,你现在拥有什么样的技能可以使你的工作因之得益;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中,你必须掌握的一般的工作技能和对你的前途大有帮助的特殊技能分别是什么。

通过确认自己能干什么和会怎么干,你就可以更好地去把握自己的资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干什么是你的天分、你的优势。唯有掌握了这些,在职场中才能掌握更多优势。

第三种思维没有怀才不遇,只有能力欠缺

如果说工作就是生意,那么,人才就是商品,既然是商品,畅销、滞销、适销都是最正常的现象。老板作为你的顾客,挑剔、不识货都是最自然不过的。这只能说明你这个新产品有问题,或者是你的推销能力不行。因此,与其怀才不遇地蹉跎时光,不如主动去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工作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