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理取闹,是让父母很头痛的一种不听话行为。但是有时候,无理取闹也是孩子与众不同或者创造力的表达。因此,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不能一概抹杀,有时还应适当鼓励孩子来“无理取闹”。
“孩子长大了,但却变得越来越无理取闹了!”不少父母如此抱怨着。专家说,当孩子从不懂事的宝宝逐渐长大,他自己开始有了“主见”,当父母逐渐减少和他们身体上的接触时,他们会以无理取闹等方式引起家人注意。只要父母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不盲目满足他们的要求,学会适时地说“不”,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不会再有。方小苗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宠着她,从不拒绝她的要求,她也很会讨家人喜欢。不过,方小苗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总爱无理取闹、不讲道理。她的小脾气上来时,谁都拿她没办法。
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她就会大闹不止。她明知道应该同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可还是会抢小朋友的玩具……在家里,方小苗经常把爷爷当马骑,如果爷爷说腰疼不答应,方小苗便放声大哭,爷爷只好趴在地上让她骑。
有一次,方小苗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玩游戏,起先还玩得很好,但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大叫肚子疼。老师急忙跑过去,把她抱起来,要去看医生。可她却说:“我要让妈妈带我去,老师,你打电话把我妈妈叫来,快点,我就要疼死了。”
老师拗不过方小苗,只好打电话叫来方小苗妈妈。当妈妈接到电话,风风火火地跑来以后,方小苗却咯咯地笑起来:“我根本没事,我是骗你们的,我的肚子一点都不疼,我只是有点想妈妈了。”听了方小苗的话,妈妈和老师都感到无可奈何。像方小苗这样爱无理取闹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无理取闹其实是儿童缺乏自制力的一种表现。自制力指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当今独生子女经常会无理取闹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的。孩子几乎生下来就会察言观色,父母最初的无条件妥协是造成孩子无理取闹的起始原因;加上祖父母的溺爱和袒护,更助长了孩子无理取闹的气焰。
无理取闹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往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出现种种“越轨”行为。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但是,孩子活力充沛,创造力强,和独特个性带来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不能一概否决,一定要正确对待,不妨还可以适当表示赞赏和鼓励。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呢?
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既是友善随和的,同时,又是有权制止他们的无理取闹行为的。父母不能一贯纵容孩子,这样孩子将不会有满足感。适当地拒绝孩子,会使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时要讲道理,不能为所欲为。宠坏了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会感到幸福,一旦他们进入社会,肯定会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他们会发现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相处,因为别人都不喜欢他无理取闹,自私自利。父母若坚持一贯要求,孩子就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父母在纠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时,一定要坚持说理,既要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又要让他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孩子了解行为准则的意义,他才会心悦诚服地遵守和执行,并自觉地去控制自己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供应孩子的物质条件要适当
丰富的物质条件容易使孩子挑三拣四。我们经常会看到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不听话,而条件不好的却很懂事。因此,对孩子的物质条件适当剥夺,会有利于改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比如,吃东西的时候给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不愿意吃就挨饿;不该买的玩具一定不给买,孩子怎么闹也不答应。父母应意识到,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小事上也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
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
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发生在父母不满足他的某种需要的情况下,尽管父母给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让孩子尽情哭闹,一定不要妥协。过一会儿,孩子感到自己这样做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就会停止无理取闹行为。如果父母始终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逐渐改掉无理取闹的坏习惯。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特别善于模仿,情绪极易受感染。因此,父母可利用生活中、电视中以及故事中的“好孩子”形象来教育孩子,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明白懂事的孩子让人喜欢,而无理取闹的孩子让人讨厌,促使孩子的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
用心理训练增强孩子自控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神经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孩子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髓鞘尚未完善,表现为兴奋比较容易泛化,兴奋强于抑制,反应不精确,所以外界较小的刺激都极易引起儿童的兴奋而难以自制。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感觉系统,使他们的情绪发展与心理素质发展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