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预习——由被动听课到积极求知(2)

四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作者:方舟


3. 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孩子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会加快,思维变得敏捷,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一个具备很强自学能力的孩子,他的成绩是没有理由不好的。

既然预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家长们还等什么?不管你的孩子以前有没有预习的习惯,也不管他们现在是即将上四年级,或者刚刚读完四年级,都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协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吧。

当然,也曾经有孩子这样对我说:“老师,我天天预习,都坚持两三个月了,为什么我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成绩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呀?”

我问那个孩子:“你是怎样预习的?”

他说:“我就是这样大致浏览一遍。”

我接着问他:“那你在浏览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或者说你发现重点和难点了吗?”

孩子摇摇头。

仅仅是听老师和同学们说预习好,便不讲究方法、不讲究技巧地去预习,自然达不到所想象的那种学习效果。这个孩子之所以成绩没有提高,就是由于他没有理解预习的目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造成的。如果他一直这样不讲究方法地去预习,那这种预习只会浪费他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之前,一定要让他了解预习的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那么,对于这些四年级左右的孩子来说,有效的预习方法有哪些呢?家长在指导他们预习时,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方法一:不要让孩子把预习当成负担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家长都了解预习的重要性,因此每当孩子做完作业时,家长就会催促孩子:“赶紧去把明天要学的功课预习一遍!”有些家长还严格监督孩子的预习效果,非让孩子把明天将要学到的内容完完全全地预习一遍,而且不是让孩子找到功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或是存在的问题,而是让孩子完全自学。这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同时非但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堪重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就是这样:

小姑娘叫晓晓,是个四年级的孩子。本来晓晓的学习方法很正确,每天做完作业后,自己都会自觉地预习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但有一次她的妈妈在家长会上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便天天逼着晓晓预习。因为妈妈的参与,晓晓的学习方法全乱了,妈妈每天都会让晓晓将第二天的全部课程内容都仔细地看一遍,还让她把找出的问题都详细地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能自己解决的先自己解决。

照着这种方法,晓晓每天要熬到很晚才能睡觉,由于睡眠不足,她上课时总想睡觉,听课效率比不预习时还要低。一段时间下来,晓晓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了。

晓晓的妈妈本是一片好心,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实晓晓妈妈的这一做法就是把预习当作一种沉重的包袱压在了孩子身上。如果预习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包袱,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像晓晓一样,因为不堪重负而使学习成绩下降。另外,如果把预习当作一种强制的任务交给孩子,孩子还会产生应付家长的情绪:把要预习的内容草草地看一遍,最终毫无收获。

其实,预习是对新课程的一种准备,目的就是让孩子对所学的课程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但如果所有的家长都像晓晓的妈妈那样,让孩子把老师还没上的课全部弄懂,那还要老师做什么?

而且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孩子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掌握得太多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全部掌握了,从而不再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就等于错过了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即使孩子在预习时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从长远来考虑,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没有好处的。

所以,要求孩子预习时,家长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一把抓”,试图把所有的知识都弄懂,这样做要么会让孩子感觉学习很累,要么使孩子对听课丧失兴趣。所以,预习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问题,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