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格不同,教育方法亦不同(1)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作者:云晓


作为妈妈,你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吗?

孩子放学回家后,是静静地回到房间里去做作业,还是跟在你的屁股后面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是热情地招待,还是缩回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与别的孩子接触时,孩子是主动大方,还是忸忸捏捏地放不开自己?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性格的不同表现。

是不是性格不同,家长的教育方式就应该不同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我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典例。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

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了就随便实行起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

孔子说:“听到了就实行起来。”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公西华感到很奇怪,便问孔子:“子路问‘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您说‘有父兄在’;而冉有问您同样的问题,您却回答他说‘听到了就实行起来’。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答案呢?”

孔子说:“冉有做事往往畏缩不前,因此我鼓励他;子路的勇气一人抵几人,敢于作为,所以我让他慎重。”

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除了他诲人不倦外,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注意因人施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母亲,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材。然而,总有妈妈抱怨“教育孩子怎么就这样难呢”、“教育孩子可真是件苦差事”……持有这类观点的妈妈应该反醒了,你真正了解孩子吗?你的教育方式适合孩子吗?如果妈妈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教育孩子真的有那么难吗?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看看,妈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因人施教。

首先,妈妈应了解孩子的性格。所谓“性格”是一种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优柔寡断、刚强、懦弱等,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性格和气质一样,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妈妈在判别孩子的性格时一定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一时性的、偶然性的表现不能被认定为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只有那些经常性的、带有本质性的表现才能被认定为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提到因人施教,很多妈妈都认为,因人施教就是个别教育。其实个别教育并不等于因人施教。道理很简单,每个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是一对一的个别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却并不一定适合孩子。所以因人施教在本质上讲,并不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而在于这种教育方式是否适合于孩子。

活泼型孩子的应对策略——不要过分溺爱

川川生来天真活泼,聪明伶俐,老师和邻居们都很喜欢他。但是,川川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太活跃了,总是坐不住,妈妈经常怀疑他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一天,川川妈妈的同事搬了新家,妈妈带川川一起前往祝贺。让妈妈没想到的是,到了朋友家,川川仍然像在自己家似的四处乱窜,一点也不知道收敛,不一会儿,便把同事家的新花瓶打碎了。同事碍于情面,并没有责备川川,但是川川妈妈总是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川川属于典型的活泼型性格,这种孩子的特点是喜动厌静,生命力旺盛。这类孩子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也很强,即使面对很多陌生人,他们也敢大胆地说话和做自己的事情。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自控能力极差,常常会出现闯祸的现象。

对于活跃型的孩子,如果妈妈过分地溺爱他,完全顺着他的性子来,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有可能会目空一切、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因此,如果这种类型的孩子闯了祸,妈妈应该及时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让孩子及时纠正。如故事中的川川,妈妈就应该让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只花瓶,亲自送到同事家,并真诚地向人家道歉,这样川川才能尝到闯祸的滋味,进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另外,这样做还能使他从小就具有责任感。

腼腆型孩子的应对策略——不要过于心急

龙龙上一年级了,但是让妈妈一直很着急的是,他总是很腼腆,不会主动和老师和同学们讲话、家里来了客人就会躲进自己的房间。有时,他心里有事情,宁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不去解决,也不和妈妈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