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进姒水庄园做卧底(3)

如梦令 作者:惊鸿


“你别紧张,”我安慰她说,“到了戴县,你只要把我卖给了飞毛,就再没有你的事了。以后你只要安分守法,我们也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找你麻烦。”

听到这里,张李氏赶紧赔着笑脸点头答应。

我们正面对面地坐在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里,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外面一望无际的麦田。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到达戴县了。

“你是土生土长的戴县人?”我装成无意中闲聊的样子继续试探张李氏。

她赶紧点了点头,“小妇人是兆郡人氏,十六岁上嫁到了戴县。二十八岁那年丈夫没了,此后就做点小买卖。认识的人多了就慢慢开始干上了这一行……”说到这里,她偷偷瞟了我一眼,“小妇人从不敢做坑蒙拐骗的勾当,那飞毛也是当地有钱人,我总想着这些苦命的丫头卖进有钱人家生活会好一点……”

我也不说破。她看我没有什么反应,接着说:“飞毛在戴县有好几处产业,戴县最大的青楼就是他开的……”

听她说起“青楼”,我的脑袋里轰的一声响:莫非这些女孩子都被卖进了青楼?山民和游牧民族没有花钱买妾或买婢女的习惯,但是只要有商队经过的地方都有青楼。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李秀不是也说过吗?她们被关在一起的时候,有人教她们学习弹唱……

“陈刘氏又是什么人?”我忽然想起了李秀的卖身契上写的是这个名字。

张李氏皱着眉头想了想,“我有一次好像听见香福居的老鸨儿跟一位客人自称陈刘氏,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听岔了?”

看来,要闹清楚陈刘氏的身份,关键还是在飞毛的身上。我想了想,决定再套套她的话,“你知不知道飞毛到底是什么人?家在哪里?在戴县住了多久了?”

张李氏歪着脑袋盘算了一会儿,终究是摇了摇头,“他好像是住在姒水河边的那座大宅院里。至于是哪一年来的,就说不好了。那宅子打我嫁到戴县时就有了。”

我把目光投向窗外,在平原的尽头,已经隐约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城镇。

焰天国的首都中京周围有四个郡,戴县、兆郡、蒙城和樊阳。其中距离中京最近的就是戴县。戴县除了东郊有一条姒水河,西面还有一条余阳江的分流,人称烙江。烙江是焰天国最重要的运河,南方的丝绸和瓜果就是通过这条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进入北方各个郡。所以,戴县也是四个郡中最热闹繁华的一个。中京很多达官贵人都很喜爱这里优美的景色,纷纷在这里筑建别墅,其中我知道的,除了皇帝的行宫,就是静王府的别院:落星泉牧场。

当然这些地方离县城都很远,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开开眼界……

一想到烙江,我忽然又想:飞毛贩卖人口,为什么不利用方便的水运呢?从戴县出发,水路可抵达南方商业最繁华的瓜洲……

“漕运管理得严格吗?”我忍不住问张李氏。

她凝神想了想,说:“这些事,小妇人就说不好了。不过我听说几年前有人用船把女孩子贩卖到了海外的南丸岛国。因为这事,官府特意从楚德元帅的军中拨了士兵驻守码头,这两年再没有听过有这样的事。”

我点了点头,不知道飞毛是不是从这件事里得到启发才开始干起人口买卖的勾当?

张李氏又说:“天色已经晚了,大人就在我那狗窝里委屈一夜,明天一早我就出去找那飞毛。”

我赶紧摆了摆手,“千万别再叫我大人。你直接叫我小青好了。还有就是你别这么紧张,紧张了反而会让人生疑。”

张李氏连连点头答应。

张李氏的家在戴县紧西边一条僻静的弄堂里,里外三四间大屋,中间一个小小的花园子。除了她,同住的就只有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年轻女孩子,名叫小红。她是张李氏的远房亲戚,每天负责做饭、洒扫之类的杂事。小红是个沉默寡言的人,看样子对张李氏平时干的事多少有些了解。也许是看惯了这样的事,看见张李氏带着我回来,她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