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第一章 炎帝后裔(1)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第一章 炎帝后裔

公元前1136年农历八月初三,东吕乡东吕里(山东省日照市秦楼街道东南)。

"我有儿子啦!姜家后继有人啦!"

姜魁欣喜若狂地高喊着,一路向东海之滨跑去。

东吕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村前有条棘津,俗称钓鱼沟,泉水清澈见底,岸上垂柳依依,白杨高耸入云。在那垂柳深处,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姜魁,弃官归里后打柴捕猎,耕读为生。妻子贤惠善良、勤俭持家,生活过得倒也宽裕。唯有一事使他们怏怏不乐,就是虽已届不惑之年,膝前却无一儿半女。

忽一日,妻子对姜魁一笑说:"有好事啦。"姜魁大惑不解地问:"何喜之有?"妻子笑而不答。转眼已是农历八月初三,这日,房顶上突然飞来一只喜鹊,喳喳连声,原来姜妻已身怀有孕,就要分娩。姜魁急忙请来了村中的老奶奶、大嫂子。片刻,房中便响起婴儿嘹亮的啼哭声。

转瞬间门开了,有个女人探头叫道:"他表叔,恭喜你啦!"姜魁三步并作两步迈进门去,第一眼便看见是生了一个白胖小子,正闭着眼睛对他咧嘴发笑呢。姜魁对妻子道:"辛苦你了。"妻子把婴儿抱在怀里亲了亲说:"尚好。"姜魁若有所悟道:"好。孩子有名了。尚者,久远也。就叫尚吧。姓姜名尚,字子牙。"妇人们笑道:"老爷,这里没有你的差事了,出去报喜吧。"于是,姜魁便跑出门去,一路向东,高呼道:"我有儿子啦!姜家后继有人啦!"直向东海之滨跑去。

姜魁跑到海边,他面对大海,胸中涌起阵阵热浪,眼里噙着泪花,双膝跪地,面向苍天祷告道:"列祖列宗,圣明的炎帝、祝融、伯夷。请保佑你们的裔孙姜尚无病无灾。但愿他长大不辱祖宗之德,成为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

可惜姜尚生不逢时。就在他刚满周岁那年,商都发生了一件大事:商王庚丁病死,其子武乙继位,弄得天下人惶惶不安。

武乙是一个骄横狂妄的国君。他从来不知道惧怕什么事情,也从来听不进半点相左的诤谏。在他父亲生前,商王朝已是纲纪废弛,江河日下。位登九五之后,武乙眼见四周方国相继叛乱,就断然亲率大军进攻旨方和羌方。旨方、羌方虽比其他方国强大,但毕竟不是商王朝的敌手。再说,他们岂能料到武乙刚刚即位,就会率领几万大军前来讨伐?结果是一触即溃。其他方国见旨方、羌方交战失败,立即看风使舵,派出使者,献上厚礼,归附了商王朝。

天性骄横的武乙,这下更自以为天下无敌了。他整日在宫中狂饮滥醉,不理朝政。几位大臣入宫劝谏,竟遭到他的严厉惩罚。

王后戊对武乙的暴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日,武乙正开怀畅饮,连饮数杯,已经微有醉意。王后戊悄步来到案前,温言相劝道:"大王英勇无比,威服四方,确实值得庆贺。不过以卑妾之见,还是要注意节制为好,不可饮酒过度,以免触怒天神。"

武乙闻言,立即命人到庙堂里把代表天神的木雕抬来,放到他的对面。然后,指令一位大臣坐到木雕一侧,代表天神和他对弈赌博。大臣担心天子输棋会动怒杀掉自己,只好步步退让,输给了武乙。

武乙哈哈大笑道:"你天神今日既然输给了我,寡人可就要惩罚你啦。"说罢,立即喝令武士将木雕抬出,亲自用皮鞭抽打了一顿。一顿皮鞭过后还觉得不尽兴,他又命人照着木雕的样子用兽皮缝制成一个大皮囊,灌满牛血,吊到树上,让它代表天神。

武乙将王公大臣召来,当众说道:"自古以来,天神左右朝政,制造灾异,使臣民百姓受尽其害。今天,寡人要向天神宣战了。"说罢,他张弓搭箭,对准了皮囊,只听"嗖"的一声,利箭射穿皮囊,牛血从洞中喷了出来。

王后戊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几句劝谏,竟使武乙做出这等可怕之事。她眼见武乙一天比一天荒唐,朝纲也日益混乱,实在有些担心,便鼓足勇气劝道:"身为大王,理应上朝听政。近日朝中纲纪废弛,大王,您就没有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吗?"

武乙一听这话,勃然大怒,将王后戊幽禁。

王后戊完全失去了自由,心情无比苦闷。一日,王后戊看到儿子偷偷落泪,便大胆鼓励文丁:"儿啊,你要多多留心国事。将来继承王位,你要好好整顿朝纲。"文丁默默点头。他对蒙受冤屈的母亲更加哀怜和敬重。

武乙箭射天神和幽禁王后的消息传到了东吕里。姜魁听了连声长叹,说道:"看来是国事日非,我再无出山之日啦。"于是,他决心全力栽培姜子牙,让儿子长大成才,以辅明主。

姜尚自幼聪明,勤学好问,他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都不觉得满足。六岁那年的中秋之日,月挂高空,清风缕缕,令人心旷神怡。姜尚抬头望着明月,突然开口问道:"爹爹,咱为啥姓姜呢?"

姜魁大喜,赞道:"问得好!不仅要知道姓姜,还要知道为啥姓姜,这才是聪明孩子。因为咱是炎帝后裔。炎帝生于姜水,所以就以姜为姓,子孙后代都姓姜。"

姜魁见儿子听得认真,便慢慢讲述道:"咱们的祖宗炎帝,就是人们百般赞颂的神农氏。炎帝之前,天下万民主要靠狩猎生活。到炎帝做天子时,大地上的居民逐渐多起来了。炎帝想:禽兽有限,繁殖缓慢,一旦捕尽猎空,万民将何以为生?一日,他意外发现每棵苗的根部都有一个还没有腐烂的果实。炎帝想:这些小苗一定都是果实变成的,而这些小苗长大之后,就要再结出果实。草木遍地都是,取之不尽,若是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哪些果实不能吃,然后将那些能吃的果实埋入地下,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果实,天下万民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第二天,炎帝就离开都城,踏遍三山五岳,遍尝千草百卉。经过多年的辛苦,他终于选出来麻、黍、稷、麦、豆为可用、可食,这就是五谷。然后,炎帝又教给人们如何播种,如何管理。收获之后,他让人们用麻的纤维织成粗布,缝制衣服;把黍、稷、麦、豆的果实放到陶器里烧炒,作为食物。从此,人们因天时,相地宜,用耒耕田播种,用石镰进行收割,农业由此兴起。你想想:天下万民吃得饱,穿得暖,谁人不感激炎帝的大恩大德?所以就把他敬之如神,称他为神农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