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传口信的内侍,我却愣着忘记该做什么。只是心里反反复复地重复着刚才内侍告诉我的消息,原来他就要回来了。
“祁筝。”李氏从内屋走了出来唤了我一声。我收拾起散乱的心绪,转过身笑着迎了上去:“额娘,您怎么出来了?”
李氏带着些不舍地看着我道:“刚才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我这次蒙皇上恩典进宫来照顾你,我已经心满意足了,现在皇上就要回来了,我也是时候该回去了。”
我听到她说要回去,心里顿时一阵失落:“额娘真的要走吗?”
“嗯,若是再待下去怕是闲言闲语少不了了。”
我见她心意已绝,也知道她说得没错。只得无奈地点头答应。当下我叫人替李氏收拾了一下,将女儿交给保姆后就送李氏出去。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可对我这个从小就无父无母的孤儿来说是第一次感受到“母爱”,第一次有母亲的呵护。虽然嬷嬷们都很疼我们,但是又怎及得上独自享有母亲爱的感受呢。我本想多送她一程,岂料才到了永和宫门口就被她拦下了。
“女儿啊,就到这里吧,接下来就让额娘自己走吧。”
“可是……”
我正要开口,李氏却打断我道:“孩子,我知道你孝顺,也知道你是舍不得和额娘分开,可是现在宫里正乱着,你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这份儿上,再不可因一时冲动叫人落下话柄了。”我知道她说的没错,“祁筝”从一普通宫女走到今天,其中的艰难怕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当下不再开口,李氏见我这样也是长叹一口气道:“孩子,不要再胡思乱想了。额娘虽然在宫里待的时间不长,可是看得出皇上待你很好,你还在期待什么呢?”
我见她看穿我这些日子来的烦躁,心里一慌只能随口敷衍道:“额娘说什么呢,女儿哪有胡思乱想。”
“孩子。”她突然沉下脸,一把抓住我的手腕,那份凝重叫我看着也跟着紧张了起来。“不要再去想他了,过往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他如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府中又有如花美眷相伴。你再牵着念着,一个人独自伤感又有什么意思呢?”
她在说什么?又是他?这个他到底是谁?难道“祁筝”在入宫前已经心有所属了吗?怎么会!
我正犹豫着要不要问个清楚,李氏却一把将我搂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呜咽道:“孩子,保重,额娘走了。”她说罢还不待我反应就猛地松开手,用帕子捂住嘴,转身低着头匆匆离开。
我心里一阵失落,但我却不能多说一句请她留下。我能做的只是站在这宫门口看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久久都不能释怀。
太皇太后的病因据说是吃了不洁的食物,经过太医的及时救治,在康熙回宫之前便已经差不多好了。但是康熙依然放心不下,不但拒绝了再次出发的建议,而且亲自侍奉汤药。有了心爱的孙儿细心的照顾,太皇太后恢复得很快。眼见皇太后好了很多,福全安心自大内退出,而康熙也开始处理起了政务。后宫里的一切都恢复了原有的秩序,女眷们也可以出来走动。
在这段拢居的日子里我时常回想起李氏当初同我说过的话,其实她说得没错,现在细细想来,他对我真的很宽容。祚儿的死让我失去了冷静。我怨自己,我也怨他。其实这根本就与他无关,有罪的,有错的只是我而已。他却一次次地包容了我的任性,一次次地忍受着我的冷漠。我是不是真的太过分了?
唤来了秋云,看着她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她见我愣着久久不语,倒是有些担忧:“娘娘,您怎么了?有什么要吩咐奴才去做的吗?”
我转过身,庭院中那原本开得绚烂的栀子花也早已失去往日的光彩。我怔忡地看着那逐渐凋落的花,突然意识到夏天已经结束了。原来,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了……
“今日,你就去太医院,劳烦陈太医和你一起走一趟内务府吧。”
描上两道细眉,抹上一点朱红,戴上一对圆润的珍珠耳坠,插上一支金步摇,穿上一袭鹅黄色的常服,足踏一双锦缎面的花盆底鞋。撑着秋云慢慢站起,缓缓迈开步子,随着我的脚而动的是雪纺的下摆和头上的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