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的好女孩,进了这染缸一样的宫中,都会变得狰狞如同鬼魅,谁也不能幸免。
之后几日,元祈特地免去晨露的当值,让她能长居畅春宫。
这几日平安无事,终于到了十天一次的大朝。
这一日早朝,文武官员都会到齐,一些要紧政务也会当廷决断,所有仪仗从人,浩荡煊赫,一样不缺。
作为有品秩的女官,晨露不能不去。
太和殿中,兵部尚书黄嘉直正在慷慨激昂地读着奏章:“彼蛮夷之邦,牧猎腥膻之徒也,民风剽悍,向以掠劫之行为勇武。前朝景乐年间,入我中原,烧杀掳掠,其罪罄竹难书,中原千里,几成白地……我太祖尝大败其于一役,其可汗仅以三千骑得脱……今卷土重来,不过跳梁小丑,何足挂齿?恳请陛下火速发兵,一旦王师挺进,定能歼其全部,以枭首传之天下。”
晨露冷眼旁观,就见元祈端坐于龙椅之上,看似听得认真,嘴角一丝冷笑却昭示了他的情绪。
他很不耐烦。
晨露听着这长篇大论的激昂语句,突然想笑。
歼其全部,以枭首传之天下?
这些文官饱食终日,看多了晋书想学谢安,他们以为鞑靼十二部是吃素的,纸糊的,只要轻轻一捻就灰飞烟灭?
当年,平虏军中,有如云猛将,奇才谋士,亦有将士,上下一心,殚精竭虑,才堪堪驱逐了鞑靼。
虽如此,忽律可汗仍率本族精悍的三千骑兵,远走漠北,当时大家心中都有计量。这群自诩为苍狼之子的草原勇士,必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所以,她逗留千里之外,一心只想未雨绸缪,未曾料到,却是祸起萧墙,急转直下……
另一道更为响亮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
“黄大人,你可知道,世上腐儒皆是好名,只要能千古流芳,能博个忠君爱国之名,就乱嚷什么开战……您这样的书生之见,对国家社稷有百害而无一利!”
晨露听着甚是顺耳,却不料,此人得意洋洋的话锋一转,“依本侯之见,鞑靼各部近日有不稳迹象,纯粹是因为刚度过冬天,食物器械皆是不足,所以又欲掠劫。若我天朝以泱泱大国的怀柔之心,多赐其以厚礼,则必定能消弭大祸。若其仍是不罢休,那么,索性把我朝军队从北郡六国周边撤出,鞑靼就是暂时到它们那里‘打草谷’打草谷乃是游牧民族出外掠劫的隐称,一般发生在冬季。,也不干我天朝什么事,且让他们互相斗去吧!”
此人自以为幽默风趣,晨露听得却是大怒,暗想此人比那书生意气的黄尚书更加不堪,居然欲以天朝声誉以及属国的利益,来换得一时太平。
本朝开国以来,民心所向,皆是因先帝能驱逐异族,救民于水火。那八年艰苦岁月,民间家家都有死伤,对鞑靼都是恨不能啖其肉,若是让民众知道要向鞑靼厚礼卑词,立时就要民声鼎沸。
至于属国,那更不可取,当年,她远赴千里,就是为了……
却听啪一声,竟是元祈把他的奏章,亲手拿起,掷于地上。
殿内一片死寂,众臣噤若寒蝉,都不敢再开口。
“南冠侯,久闻你在亲贵子弟中,以通晓谋略著称,今日一见,真是让朕大开眼界!”
元祈的声音淡淡的,也听不出喜怒,不知怎的,殿内群臣都觉得胸口发闷,好似被这无形的威压镇住了。
元祈的声音越发轻缓,“还有谁,和南冠侯一般,能想出这等‘妙计’的?”他目光如电,像利刃一般扫视全场。
咕咚一声,一个胆小的官僚终于坚持不住,双腿一软,昏死过去。
“扶植北郡六国的决策是先帝时定下的,为的,不是什么威抚海内的名声,而是以六国的势力,进可远击鞑靼,退可拱卫中土。有些人鼠目寸光,是否以为先帝和朕都是为了好名?朕告诉你们,你们想错了!”
素来宽和的皇帝偶露峥嵘,终于让一班臣子认清了,他是何等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