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以及这种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
从1845年开始,到19世纪末,外国银行在中国横行了四五十年,它们操纵了中国经济,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和国内金融市场;发行钞票,侵犯中国主权,并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权益。为了抵御外国银行的侵略势力,挽回权益,收回利权,“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与此同时,中国近代产业的发展,也要求兴办银行。19世纪中叶出现的洋务运动以及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中国产生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产业资本迅速增加,商品交换和商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信用的利用就愈广泛,补充资金的要求就愈迫切,要求有同这种状况相适应的近代金融机构。于是,银行就应产业发展的要求而兴起。而奔走在近代实业之间,积极推动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传奇人物——盛宣怀。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他的祖父做过知州,父亲进士出身,可是他自己却只是一名秀才,青年时三次考举人不中,于是决意科举,以“匡时济世”为己任,走上了务实的道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李鸿章幕府,甲午以后李鸿章失势,他又与张之洞合作,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实业的第一人。他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办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成为招商局督办;开办电报局,任天津电报局总办;接办了张之洞创设的钢铁厂、铁矿和煤矿;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晚清洋务运动,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推行最力的两个大员,然而他们是官场政治人物,新型企业的具体操办盛宣怀是出力最大的。按照清朝的官场惯例,如果不是考中进士的所谓“正途”出身,或者以举人身份先从下级官吏做起,是不能成为高级官员的。盛宣怀连举人都没有考上,却凭借他在实务上的功绩,游刃于官场和商场,由道员而少卿而侍郎(副部级),一直做到邮传部尚书(部长),赏紫禁城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