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用卡中国诞生记(2)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最初在我国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时候,国外银行已经开始应用计算机设备记录持卡人的信息,但对于刚刚开放市场的我国来说,这种方式是不现实的。银行只能临时决定依靠人工识别。中国银行从国外的发卡行那里搜集了持卡人信息和不良信用记录的黑名单,把他们装订成厚厚的册子。每当刷卡的时候,收银员都要从厚厚的一本名单中查找,确定持卡人无不良记录并且是真卡之后,再刷卡签名。而且当时根本还没有现在的刷卡机,只有类似砖头一样的“压卡机”。

压卡机的原理就是将卡片上凹凸不平的名字、有效期等个人信息,通过压卡机用力一压借助复写纸留在白纸上,作为消费凭证。这样整套程序下来,熟练的收银员也要好几分钟,不熟悉的则要长达十几分钟。这就是我国最初使用信用卡的土办法。

由于我国人员在设计卡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到透支、安全、坏账的问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信用卡透支的情况让很多人捏了一把汗。当时,中国银行为信用卡消费在一个地方设定了一个限额,但有位持卡人可能在多个城市使用了这张卡,累计消费下来就超过了卡内的存款额度。由于技术手段不发达,银行系统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刷卡信息,因此造成了银行被动透支。

一个月后,中国银行拿到客户对账单的时候,才发现这位持卡人透支了。银行急忙通知持卡人,持卡人知道自己透支后非常紧张,忙说:“对不起。我马上还上。”那时的人们真是善良得可爱。直到发生了一件一位加拿大人用假信用卡在中国消费了几万元人民币的事情后,才让管理者认识到信用卡的风险。当年的1万元差不多是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攒下的钱。在与加拿大方面求证之后,得知那是一个国际骗子,这个案件甚至惊动了公安部。

在这之后,中国银行审批信用卡越来越严格,门槛定为5000元人民币,在当时的收入消费水平下,拥有5000元存款的人并不多,但并不是有了5000元存款就一定能办卡,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核。

信用卡成了那个年代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甚至很多人都在找关系要求办信用卡。谁能想到,如今的信用卡已经成了大众消费品。据统计,2007年我国的信用卡总数达到了9976万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