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毅夫——富国智囊(2)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过了几年备受追捧的军旅生活,林毅夫的内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早在台大读书期间,他就熟读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列强欺侮的历史,思索如何尽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而在此前后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包括联合国席位之争、保钓运动、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交等,无一不触动他更深的思考。

1979年的台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大陆,长期的戒严却并未解除。通过报刊、广播,林毅夫了解到,大陆刚刚结束了“文革”,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关头。他意识到:如果继续待在军中,自己可能只会作为一个典型罢了,他对升官没有期望;中国富强的希望在大陆一边,要为国家作出贡献,就必须去大陆。

1979年5月16日夜,林毅夫纵身跃入海中,向大陆厦门方向游去。这是一次生死抉择,在海水中泅渡两千多米首先就需要超凡的勇气和体力。这些林毅夫都不缺少。至于外界传说,他是抱着两只篮球游到大陆,也被证实是子虚乌有。

那一夜,金门全岛驻军紧急大搜索,同时为防泄露军机,立即修订作战计划。两天过去,搜索毫无收获,大陆方面也没有任何消息。为了避免这位模范青年军官的神秘失踪在军中引起更大骚动,金门防卫司令部草草完成调查,以“失踪”结案。

师从大师舒尔茨

回归大陆,林毅夫不愿再次成为宣传样板,只想沉下来好好做事。他推崇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遂改名林毅夫。

几经辗转,林毅夫来到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至今,他还对北大能够接收他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学生心存感激。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西奥多·舒尔茨教授到访北京大学,林毅夫凭借出色的英文功底被选为随行翻译。舒尔茨教授对林毅夫的才气非常赞赏。一天,他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

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教授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他回美国不久,就给北大经济系和林毅夫本人写信,盛情邀请他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林毅夫在北大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到了芝加哥大学。当时舒尔茨教授已经退休10年,不再带博士生。林毅夫入学后,舒尔茨教授破例将其招入门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