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招 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1)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成墨初


父母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令孩子明白,当遇到有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便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以全面地发挥。

父母多听少说,是亲子沟通的重要的一环。

了解孩子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时,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内部情感的直觉,而这种直觉的建立,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聆听孩子的说话和促使孩子的表达。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让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

细心的父母可以发现孩子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这里所需要的技巧是及时抓住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如同在阅读时注意字里行间的含意所需要的技巧一样。

刘梅曾经是一位苦恼的妈妈。她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有一段时间和刘梅讲话时,态度很不好,比如说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刘梅问她:“你到哪去?怎么晚了一个多钟头?”女儿说:“我和同学一起到张小叶家玩。”刘梅很生气地说:“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以后放学后就回家做功课;不要到处去野!”女儿听了脸色很难看,然后不理刘梅就回房间去了。

开始刘梅认为自己说的话和语气不好,但是刘梅发现女儿愈大愈不听话,刘梅担心女儿现在有许多话不跟自己说,将来会发生什么问题。于是刘梅去咨询家庭教育专家,专家听了刘梅的情况给她开了一个“药方”: 多倾听孩子的诉说。并交给了刘梅许多倾听孩子心声的技巧。

从此刘梅不再对女儿的言行做价值判断;即使当孩子不同意自己的看法时,也要承认女儿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权利,并积极做个女儿的倾听者。

比如:一天女儿放学回来说:“妈!我好难过,今天考试考坏了。”刘梅听了,不再是责怪,而是停下手边的工作,坐下来对女儿说:“愿意说给我听吗?”女儿看了看妈妈,把自己考试考坏的情况给刘梅讲了。刘梅听后,和女儿一起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并合女儿一起制定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听完女儿的诉说,和女儿分析完情况,已经是深夜了。女儿感激地投入刘梅的怀抱说:“妈妈你真好!”那一刻,刘梅的嘴角也浮现出了幸福的笑容。

有时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孩子并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用语言说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又很想让父母明白他们的意图,这时,他们就会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父母进行暗示。

父母对孩子正处在苦恼时所表现出来的“信号”要敏感,很多孩子在想要父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只是悄悄地说。如果父母不注意听这种不显著的信号,这种悄悄话将会听不见。

如果父母的注意不灵敏,就应该试着努力去注意孩子反常的、细微的行为信号。比如,孩子衣服不正常的样子,声调、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孩子讲话时,除了注意他的行为之外,还要倾听他所讲的字里行间的意思,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诉我们什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识别或弄清孩子的动机或基本情绪。父母凭借着细致与耐心,做到这些都是不困难的。

父母还应特别注意孩子习惯行为的消失,这将是了解孩子内部情感的有价值的线索。明显的表现是孩子不吃、不睡、不玩或精神不如平时集中。发现了许多线索之后,就应该试着去推测,或者去直接感觉孩子的情绪状态反映了一些什么。

聆听是了解孩子语言所代表的信息的活动过程。

常听有的家庭成员抱怨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听我说话。”孩子对这种情况更有特殊感受。

亲子沟通的关键,不在于父母说,而是在于父母学会聆听。

称职的父母,一定要聆听孩子的说话,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说话,用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表达自己,从而与他们有所交流、有所沟通。在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要对孩子表现出兴趣

如果你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和孩子之间不但打开了通路,而且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父母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父母在一起很亲密。

要给孩子留出接触的时间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所以,父母应当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无暇听他们说话,而应当给孩子留出充分的接触的时间,给孩子创造诉说表达的机会。

听孩子讲话要专心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因此,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应选择一天里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这样才能够做到专心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做饭、烫衣服和做别的一些家务活,关掉电视和忘掉电话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小房间去单独在一起谈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