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终端要素(9)

快消品终端价值再发现 作者:彭传新


中后期至今

主要交易方式代销经销买断经销和代工生产

经营方式单店经营和传统百货连锁经营和多业态发展以消费者为导向

采购交易对象本地采购区域性和全国性采购全球采购,网状采购体系

议价能力较弱较大提高很强

零售商地位被动销售生产商产品,地位较弱零售商的影响力大为增强,但依然处于被动地位零售商成为产业链的领导者

可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的交易方式、经营方式及采购对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大大提高,零售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有了质的改变。

中国自1998年买方市场形成后,也进入了零售商主导阶段,这正符合了世界范围内产业链主导地位转移的演变规律,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必然性。

从宏观因素来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处于商品短缺状态(卖方市场),政府通过控制批发商建立和维持计划经济的运行秩序,从而导致当时批发商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到1997年,工业的发展快于商业且实力雄厚,为生产商在产业链中赢得主导地位提供了契机。

1997年后,中国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即商品由短缺走向过剩。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距离消费环节越近,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就越明显。由于零售商距离市场最近,对市场变化的把握最有利,因此,零售商终端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开始凸现。

商品的供给“量”迅速提高后,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同质、无差异的商品,导致消费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商品的价格和购买的便利性上。零售商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低价和广泛的商业布点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其在与生产商的博弈过程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从而能够迫使生产商降低发货价格。但这使得生产商的利润减少,可能会降低研发投入,导致商品的同质化和低档次。在整个过程中,生产商—消费者—零售商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导致零售商的垄断势力不断增强,如图14所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