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了这么长的匈奴故事,明显跑题,除了老杨习惯性骗取稿费的写法,当然还是因为匈奴人跟我们讲的这段历史有莫大的关系。
北匈奴说没就没了,难道人间蒸发了吗?当然不是,他们四顾茫茫,最后决定向西逃窜。
回到罗马,此时的帝国夕阳参照,奢靡的华宴已经到了尾声,伴随着帝国一步步衰败的,却是周围那些邻居们的野蛮生长。对,罗马人叫他们蛮族,他们居住在帝国北部,他们是日耳曼人。
自从条顿堡森林,屋大维三个军团损失殆尽,差点把老人家逼疯后,罗马人对日耳曼人已经没什么攻击优势了。将日耳曼吃掉更是不敢想,两边的势力平衡在莱茵河多瑙河一线。
罗马军团不过来,失去了大规模打架斗殴的机会,只知道干仗喝酒的日耳曼人慢慢也开始考虑生计,族群或分化或结盟。大约公元3~4世纪,日耳曼逐渐分出了几个非常清晰的同乡组织,势力比较大的有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勃艮第人(又是七个,战国七雄or江南七怪?)
公元370年,日耳曼部落听说了一个惊人的传闻:阿兰国被一支来路不明的骑兵灭国了!
阿兰国是什么来头呢?一个伊朗的游牧部落,一直在里海北岸的草原讨生活,骁勇善战,传说还战胜过罗马兵团。这么个国家怎么说灭就给灭了,谁干的啊?
后来消息落实了,那股神秘骑兵居然是匈奴!就是那支向西逃窜的北匈奴,他们一边逃,一边寻找可以安家的草原牧场。天可怜见啊,当时因为气候的原因,阿兰国原来的领地遭遇旱灾,草原退化,阿兰国的人有路子,找了个更好的地方搬家躲灾去了。阿兰国原来的地方空出来,北匈奴流离失所的,正好就在这里安家了。阿兰人嫌这里条件不好,北匈奴可不嫌弃,为啥啊?人家来自漠北,那里整个一个人间地狱。
北匈奴安顿下来,调理大汉给他们留下的累累伤痕。可惜好景不长,大约过了100来年,又是气候的原因,这片区域的草原又茂盛起来了。阿兰人一看,还是原来的家园好,于是又想搬回来。可想而知,这是关乎安身立命的大事,能不干仗吗?(大家知道为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角是各国政要而不是环境学家了吧,气候问题最后终会导致政治问题。)
匈奴躲在这里修养生息的200年,不是稀里糊涂过的,他们可是韬光养晦总结了很多经验的,此时骑上战马重返战场,这些战士已经是脱胎换骨了,随便跟阿兰人练了练身手,就把这个小国给吞下肚子了。匈奴一战成名,再次回到了历史大舞台!
阿兰国被灭,引发了日耳曼人的不安。日耳曼部落中的东哥特人是阿兰国的邻居,甚至还是盟国。东哥特的实力还是不弱的,从波罗的海到亚述海这一线,都是他们的地盘。匈奴人灭掉阿兰国,阿兰人不少进入东哥特躲避,匈奴打得顺手,很自然地就向东哥特发动了攻击。
东哥特人比阿兰人还不禁打,没几年东哥特的老王就战败自杀了,东哥特人大部分投降,加入匈奴,剩下那部分只好往西跑,找日耳曼老乡帮忙。
东哥特人的西边当然是西哥特人,西哥特人赶紧在东部设防,并在德聂斯特河畔重兵以待,指望着在河边终结“匈人”的西进之路。
原来说过,匈奴和大汉互相折磨了几百年,也是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漠北凛冽的寒风擦亮了大汉那些武将的招牌,而大汉那些诡谲莫测的战法也锻炼了匈奴人的军团。现在的匈奴人打仗,已经不限于傻乎乎的正面对抗了。西哥特人在河对岸杀气冲天,匈奴人非常淡定地走到了德聂斯特河上游,找个水浅的地方,慢腾腾地过了河,很潇洒地出现在西哥特人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