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为什么孩子成绩不好(12)

协助孩子反败为胜 作者:蔡典谟


可见无论白脸或黑脸,过于严厉或宽松,都可能产生负面的效应。父母愿意检讨改进的话,就可以降低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好,如果能相互沟通讨论、了解差异,协调不一致的管教及要求,并相互学习和鼓励,就可能逐渐形成一致的教育态度。孩子知道父母一致的明确要求后,就一定会努力按照要求来行事,以寻求更佳的表现。

此外,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问题可能更复杂。我国有尊敬长辈的传统,祖父母在家庭中一般都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往往疼爱孙子、孙女,因此常成为孩子的靠山。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稍有些严格,祖父母就会疼孙心切而抱怨孩子的父母,并安慰孙子或孙女,使得孩子更加肆无忌惮,父母也束手无策。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写字工整,一旦字迹潦草就会被父母责罚,祖父母看了便会安慰孙子或孙女:“乖孙子(孙女),别难过,你爸小时候的字比你写得还难看呢!”这样孩子要进步就很困难了。三代同堂之隔代教养,以及他们相互间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情形越多、越严重,孩子就越会无所适从,消极的影响也就越大。

教育态度是经过长时间的成长经验及教育背景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般人对于本身的教育态度常会坚持己见,并自认为有理,对教育态度不一致的他方则持反对立场,例如:管教严格的一方认为孩子要尊敬长辈,不能没大没小,行事要有规矩,孩子的责任感也要从小培养;管教宽松的一方或许会认为小孩要有快乐的童年,要让他自由自在地发展,不要约束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管太严会伤害孩子。由于彼此间的看法不同,也担心对方的教育态度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从而努力寻求平衡。爸爸管得太严,骂得太凶,妈妈就会心疼,于是就会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更加溺爱孩子;爸爸看到妈妈的做法,表示不认同,就会对孩子更加严厉,以免孩子被妈妈宠坏了。双方在教育态度上形成拉锯,冲突和吵架是在所难免的,孩子会越发地感到无所适从,父母的紧张关系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功课也自然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除上述情形外,教育态度不一致的矛盾也有可能存在于父母与学校老师之间。

老师受过专业的教育训练,与家长不同,面对三四十人的班级,与爱子心切的家长在教育方法、认知及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教育要有效果,家长与老师仍然需要彼此合作、协调,在学校的课程安排、教材教法、作业设计及学生的行为规范方面,家长应多了解与支持,尽量避免负面的批评,以免降低教育的效果。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抱怨题目太难,父母立刻补上一句“老师怎么出这么差劲的题目”;孩子在做数学习题时遇到困难,家长抱怨数学老师“上课都在教些什么东西,怎么连这点东西都教不好”;孩子说上学没意思,家长安慰他“我以前也很不喜欢上学”。这些负面的批评或许可以自我安慰一番,但却容易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消极的态度而影响到学习效果。父母如果能尊师重道,肯定学校的教育成果,支持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积极,潜力自然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教育态度的形成是长期累积而形成的,不易立即改变,但教育态度毕竟不是与生俱来的,家长只要能经常进行自我检讨,就会改变并形成更加正确和合适的教育态度。

补习不适当,影响孩子专注力及读书时间

补习课程是许多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有些孩子需要,有些则不需要。但多数父母总是不放心,觉得让孩子去补习一下课程才会比较安心,至于孩子是否喜欢、是否需要及是否有效则又是另一回事。才艺补习也是如此,甚至十八般武艺样样来,为此许多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笔者在与能力不错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谈话时,经常听到他们抱怨父母为他们安排了过多的补习,以致于无法兼顾学校的学业,继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