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天生就倾向于关系型的生活方式。她们非常渴望父母的爱,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希望能在与父母的交流中获取爱的信息。
在女儿的心目中,获取爸爸的爱更加重要。所以,她们更喜欢和爸爸交流,从爸爸那里得到认可,得到满足,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细心的父亲会发现,女儿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渴望与你交流。你长时间不搭理她,不给她一个拥抱,不和她说上几句话,她就会不断地哭闹。你要是凑到她面前,笑眯眯地说:“宝贝,怎么哭了?爸爸来了,不哭了。”然后轻轻地在她幼小的身躯上拍打,她就会立即停止哭泣,然后看着你咯咯笑。
可是,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不知从哪天开始,父亲会惊奇地发现女儿好像出了什么问题:“她不像原来那么好哄了。”
“她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搞得我心烦意乱,什么都做不下去了。”
“说她几句,她脾气比谁都大,还动不动就搞失踪。”
“我的话她一点都听不进去,总是和我犟嘴。”
女儿身上出现这么多“坏毛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很多父亲一听女儿犯了错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发雷霆,根本就不与女儿交流。就算交流了,也不是蹲下身来耐心地和女儿交流。一天,张先生在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女儿悄悄地说:“爸爸,我想问您件事情。”张先生开始还很耐心地说:“问吧。什么事啊,这么神秘?”
女儿看着爸爸说:“您小时候听老师讲课会犯困吗?”
“有时候会啊,怎么了?”
女儿的眼睛立马放光,说:“真的呀?原来爸爸也跟我一样,听老师讲课会犯困啊?!”
张先生一听女儿这么说就急了,立刻甩掉女儿的手,低下头,用手指着女儿说:“你一个小孩怎么就这么爱犯困?老师上课你睡觉,怪不得成绩一直不好呢!爸爸妈妈为了你花了多少心血,你知道吗?你太让爸爸失望了!”
女儿扬着脖子,无辜地看着爸爸,眼泪流了下来。张先生一阵训斥后,气得坐在路边的板凳上。女儿抽泣着说:“爸爸,你为什么生我的气?我的话还没说完呢。我今天就是在数学课上犯困了,但是我没睡着,我还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下课后,我怕自己没听清楚老师讲的试题,还特意向老师请教了呢。难道我错了吗?”
听完女儿的讲述,张先生真是后悔。女儿为此好几天没怎么搭理他,接女儿放学的时候,女儿也不说话了。交流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你应该耐心一些,听孩子把话讲完,耐心地教导女儿怎么去做,让女儿知道并且接受你正确的想法。然而,很多父亲就像张先生那样,对自己的女儿动不动就发火,并且“居高临下”地训斥自己的女儿。当女儿成绩不理想时,本想听听女儿解释,但是孩子说不了几句,父亲就听不下去了,就开始大声呵斥:“你看你,知道自己粗心,还从来不改正!”当父亲听到女儿对某件事情困惑时,总是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一边儿做作业去。”
对于女儿来说,她们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需你耐心地听听她的话,并且给出你的意见,她就满足了,她就觉得你是爱她的。如果你作为父亲,连最起码的交流都不给女儿,她将如何认可你,能把你当成一个好父亲呢?
1 蹲下身来与女儿交流
前南斯拉夫有一部儿童电视片,叫做《爸爸,请你蹲下来》。这部片子只有3分钟,内容大体是:爸爸带着孩子逛商场,一味地高昂着头往前走。孩子非常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玩具车,于是他要求爸爸蹲下身来看一看。结果,爸爸蹲下身来惊奇地发现,自己面前呈现的是一片玩具的世界。爸爸很受感动,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蹲下身来,可以使你很快走进女儿的世界,从她的眼中看到她的渴望,看到她的需求,看到她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女儿才会从父亲的语言和行为中感受到爱和尊重,也才会乐意把自己的心事一一讲给你听。有个大人发现一个小孩正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的确,作为父亲来说,如果你不蹲下来听听孩子说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怎么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呢?有许多事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跟用孩子的眼光来看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家长变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尝试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这样才能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