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允许女儿犯错,让她在错误中成长(1)

养不教,父之过(女生版) 作者:张振华


1岁:她经常半夜吵闹,非常缠人;

两岁:她不老实吃饭,牛奶常被她打翻在地;

3岁:她到处拉屎撒尿,乱涂乱画,乱摔东西;

4岁:她捣蛋,不听话,爱骂人;

5岁:她撒谎,欺负小朋友;

6岁:她总是闯祸,偷拿别人的东西;

7岁:她多动,爱玩,不踏实学习;

8岁:她跟人吵架,与父母顶嘴;

9岁: 一些父亲回想女儿的成长历程,总结出了女儿犯下的诸多错误。女儿每长1岁,父亲就平添新的苦恼。然而,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一盘录影带,需要一切情绪(快乐、痛苦、伤心、高兴、骄傲、歉虚等)与行为作为预演与实践。留下一些印迹,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获得正确的做事方法。所以,即使你的女儿经常犯错,也不必担忧,她会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当然,这需要你这个做父亲的耐心引导。

对女孩来说,她可以通过犯错误的过程和结果来确认自己与外界及他人的关系,还可以获得对一些错误的免疫力。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发现一个小板凳不见了,找了半天才从卧室的床底下找到,原来板凳不知被谁弄坏了。

爸爸看了一眼在一边心神不定的女儿,就猜出了八九分。他把女儿叫过来问:“小板凳是你弄坏的吗?”

女儿虽然心虚,但就是不敢承认,战战兢兢地说:“我不知道。”如果换做是你,听了女儿的回答,你会怎么做?可能有的爸爸会说:

“别不承认了,一看你的样子就知道是你干的!”

“做错了事还撒谎,哪有你这样的孩子!”

“如果下次再把东西弄坏,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

女儿听后又是什么反应呢?或许她会承认,但是她肯定委屈得不得了,很可能会大哭一场,因为她并不是故意的。

这位爸爸没有这么做:他对女儿说:“是你也没关系。爸爸不骂你,只是想知道是谁弄坏的。”

女儿低下头说:“是我弄坏的,我拿着它玩,不小心给摔了 ”

爸爸说:“承认了就是好孩子。弄坏了东西没关系,但是你想想,能不能把它修好呢?”

女儿拿起板凳看了又看,开始仔细琢磨起来。于是爸爸就手把手地教起女儿修理板凳,不一会儿两个人就把小板凳修好了,女儿高兴得不得了。

爸爸趁热打铁,对女儿说:“宝贝,你今天把板凳摔坏了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哪天把水管弄坏了,流了很多水,怎么办?如果你点了火,家里有东西着了,怎么办?所以,犯了错误首先要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帮你解决。如果你自己能解决呢,那就更好了。”

女儿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说:“爸爸我知道了。如果我以后犯了错,一定先告诉爸爸妈妈。要是我能把东西修好,我就自己修。”再设想一下,如果这位爸爸也像其他爸爸一样呵斥女儿,女儿会怎么做?她以后不可能不再犯错误,一旦犯了,她就很可能产生恐惧感,脑袋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爸爸知道了怎么办?他会打烂我的屁股的。她也就不会告诉爸爸,而这往往会造成多重不良后果。

另外,还有一些父亲在女儿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对她进行“不”的教育。所谓“不”的教育,就是对女儿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比如:地板很滑,不准乱跑;厨房有火,不准过去;爬高了会摔着,不准上去;爸妈出去一会儿,不能乱动;有客人在,不能说话 这样教育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大人都明白在工作上“虽然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但吃一堑长一智、不轻易放弃”的道理,却往往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或者怕自己的孩子犯错。处于生长期的孩子,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很强,往往一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就会本能地用有限的经验、自以为是的做法去探索;即使是做错了,他们依然想知道错误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大人不允许孩子去实践,对她进行各种“不”的教育,孩子对生活、学习的自发性、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扼杀掉。最后,她就再也不想犯错,再也不想主动去尝试、去学习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