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课 净与静: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心自远(8)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作者:诸草文


轻重的差别源于心灵世界的不静,倘若心灵世界清净空明,那么美色不过是红粉骷髅,金钱不过是蛆蝇粪土,权位不过是镜花水月,名望不过是一梦黄粱;而对世俗之人间的感情也不会过于痴迷贪恋,该得即得,当舍则舍,不会留给内心半分的羁绊;至于生死,更是看穿识破,皮囊终须空,本心才是真。是以一心之念,静则万象皆轻,不静则一羽鹅毛亦可搅乱心海。

修心向佛之人,自然会将身外的虚无之物舍弃。万般种种在修佛之人的眼中,亦不过是微尘,不会惹起眷恋不舍之心。是以,若想修得此心,需当用即用,当弃即弃,按照万物本道运行,不逆天而为,自然会将一切看淡看清。

佛陀住世之时,曾有一个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手拿两个花瓶来献给佛陀。

佛陀对他说:“放下。”

于是他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了。

佛陀又说:“放下。”

这回他把右手的花瓶放下了。

可是,佛陀这次依然说:“放下。”

这个人感到不解了,于是对佛陀说:“现在我已经是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以放下呢?”

佛陀回答说:“我所说的‘放下’,并非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瓶,而是要你放下自己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你就会将生死看穿识破,从而获得解脱。”

这个婆罗门于是理解了佛陀“放下”的佛理。

故事中的这个婆罗门,在听到佛陀的“放下”后,把手中的花瓶依次放下,可见这些东西于他来说是“轻”,但他并没有放下佛陀真正所指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可见这些皆是他心中的“重”。佛陀的用意,就是点化这个婆罗门能够“视重为轻”,只有抛开心头的负重,才能悟到至上的佛理妙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