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听了非常担心,于是匆匆赶往渔夫家。但是没看到船,渔夫一早就出去打鱼了。他开始为查尔斯担心起来。
不远处有个小木屋,那是渔夫的家。罗斯先生走了进去,他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查尔斯坐在桌子一旁,另一边是个小男孩儿,他正在边写查尔斯念的字,边把自己写的字给查尔斯看着并问:“老师,我写得对吗?”
父亲很感动,也很高兴。第二天,他专门为查尔斯和那个小男孩儿买了些书、纸、钢笔和墨水。父亲为查尔斯懂得帮助别人而高兴。(2)宽容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身上必备的素质之一。
战国时期的“将相和”说的就是蔺相如不计前嫌,运用自己的宽容之心,感化了对其不服的老将廉颇,终使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强盛而努力的故事。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并非全都是好人,有相当好的人,也有相当坏的人。所以,不可能希望社会上全部都是好人,或心地善良的人。10个人之中,必有不完美的人、不正当的人,这种状态是社会真实的状态 ,因此必须具备宽容之心。有力量微弱的人,也有力量强大的人,两者应该互相包容,从中产生综合的力量。我认为我们的生活内容尽在于斯矣。”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或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磕磕碰碰,轻者可能会令人感到不便或不快,重者可能会给人造成麻烦甚至伤害。每逢遇到人与人之间的磕碰,不同的人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也会有不同的结局。有些人会义愤填膺、怒发冲冠,你骂我一句,我必骂你两句,你打我一下,我必还你两下,你拍我一砖,我定要还你一棍,于是导致冲突升级。在我们身边因为一两句话不对而引发对骂、打斗,甚至最终出了人命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另外一种人在遭遇到别人的得罪或伤害之后,却采取忍耐、宽容的态度,以德报怨,这样不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在教堂听神父讲道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说有一天他正走在路上,一位骑自行车的人从他身边经过,随口吐出一口痰。因为当时正刮着风,这口痰不偏不倚地正吹落到这位神父的脸上。按照常理,哪个人平白无故被人吐到脸上一口痰也难免会怒火中烧,就此与吐痰人理论一番甚至骂其两句,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这位神父却采取了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当骑车人自觉理亏欲向神父道歉时,神父主动对那个人说:“不要紧,你肯定不是故意的,不必道歉了。只是以后不要随地吐痰才好。”神父宽容的态度,令那位吐痰人无地自容,他接二连三地给神父鞠了几个躬并连连表示是自己不好,将来绝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可以想想,如果这位神父采取别样的做法,他或者出口谩骂那个吐痰人,或者还感觉不解气把那人从车上揪下来痛打一顿,那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3)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善于与人交往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团结他周围的人,那么他是很难成就大事的。所谓众志成城。如果连周围人都不能团结起来,又何来“众志”呢?俗话也说“一个篱笆七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这个道理。一个老人有7个儿子,但他们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争吵。一些坏人常挑拨七兄弟的关系,希望他们父亲死后可以骗取他们的财产。
老人知道了这个阴谋。一天,他把7个儿子都叫到跟前,指着捆在一起的7根木棍说:“谁能把这捆木棍折断,谁就能得到我的遗产。”
每个人都想得到老人的遗产,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去折那捆木棍,脸憋得通红,但没有一个人能把这些木棍折断。
“孩子们,其实要折断这些木棍很简单。虽然我现在老了,但是即使像我这样的人都能折断它们。”父亲说。然后他将木棍捆儿打开,很轻松地将它们一根一根地折断了。儿子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样做太容易了,如果这样,每个人都能做到。”
父亲这才说出了真正想说的话:“我的孩子们,其实就像这些木棍,只要你们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你们就会很强大,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们。但是如果你们分开,任何人都能把你们一个一个地折断。我活着还能把你们捆在一起,就像捆这些棍子的绳子,但是我就要离开你们了,离开了捆绑你们的绳子,你们还能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吗?”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儿子们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7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所谓平等待人,就是要求做到对任何人都没有态度上的区别,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它要求我们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不谄媚,也要求我们对那些困穷的人不歧视,还有,对那些身有残疾的人更加不能瞧不起,而是以平等的人格来对待。一名店主在门上钉了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出售小狗”。这消息显然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一个小男孩出现在店主的广告牌下。“小狗卖多少钱呢?”他问道。“30到50美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