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态13:减少心中的愤懑(2)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作者:刘艳霞


不要轻易发怒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免对一些不公平的事感到愤愤不平。大怒之下,往往会导致身心受损。难解的怒气在胸,就会有种不明的烦恼和压力,使人情绪不稳,心神不安,整天恍恍惚惚。如果孩子生活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有可能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阿丽是一名已从教多年的教师,她常常以发怒来训斥那些 不听话 的学生,因为他们没有按时完成她布置的学习任务,或是违犯了班规校纪。

一次,阿丽又严厉地训斥他们,声音越来越大。怒目圆睁,以至于那些旁边那些无辜的学生也被震得捂住耳朵,而被批评训斥的那部分 不听话 的学生在暗暗地哭泣。

渐渐地,阿丽感到口渴了,嗓子也痛了,这才逐渐平静下来,让那部分 不听话 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到那几个学生可怜兮兮的样子,看到全班学生都不敢轻易抬头望她。阿丽的心里忽然难受起来:我怎么了,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发怒,可是面对那些 不听话 的学生,又总是忍不住。

回到办公室,阿丽看到了一本书上关于 有效与无效教师 的论述。有效教师特征(或学生喜欢的老师):仁慈、体谅、能忍耐、和蔼可亲、有幽默感、处事有伸缩性、了解学生、给予鼓励;无效教师特征(或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脾气坏、无耐心、抑郁、不和善、讽刺挖苦学生、顽固、罗嗦不停、言行霸道、无幽默感。

阿丽不禁为自己感到汗颜,想起自己与 有效教师 的特征可谓相差甚远,而正在向 学生不喜欢的教师 的标准靠拢,难怪,下课时再没有学生围到自己的身边了,再没有学生找自己谈心了。

深刻地反思过后,阿丽决定放下了 师道尊严 的架子,带着一颗宽容之心来到学生中间,找到被她批评与训斥的学生,尽量将春风般的笑意写在脸上,与他们谈心交友。不久后,阿丽终于成为了一名令学生无比敬仰的好老师。

容易动怒的人,光知道如何排解怒气还不够,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制怒,学会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不轻易动怒,才是上策。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家长对待孩子的愤怒的办法不应是压制,而应该引导和化解这种愤怒,以求得积极的效果。

2.当孩子的表现好或争取表现好时,及时予以表扬,以使孩子明白大人对他行为的要求。

3.家长在家在校都不要给孩子规定太多的规矩,限制其活动自由。否则其逆反心理的作用会使其横下一条心,不理你那一套。

育子必读:发怒的故事

古时有一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可就是改不了。她听说有一位得道高僧很有办法,便决定去向高僧求救,希望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化解烦恼,开阔心胸。

当高僧听了她的讲述后,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看见高僧不说一句话就把她锁在房中,气得跳脚大骂。她骂了许久,见高僧也不理会,妇人便又开始哀求,可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终于沉默了。

这时,高僧来到门外,问她: 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 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又怎么能心如止水呢? 高僧说完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 你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 妇人说。

为什么? 生气也没用。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积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 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 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高僧笑道: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妇人问高僧: 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说道: 什么是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孩子,人生苦短,匆匆即过。若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无限的烦恼上,无异于作茧自缚,引火自焚。如果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那就更没有这个必要了

2.为了消除愤怒,首先你要以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勇敢地表示自己的愤怒;然后,以新的思维方式让自己保持精神愉快,将外界控制转为内在控制;最后,不再对任何人的行为负责,不因为别人的言行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