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态19:兴趣是厌恶的良药(3)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作者:刘艳霞


口水就听到父母说:赶紧做作业吧,平时多努力考试才能拿高分。

等到做完作业了,和同学打个电话吧。母亲又在客厅说:不知道整天惦记着什么事儿,要是学习这么上心就好了。

好不容易过个周末,为了怕我不知道自己学习,又给我找了个家教。唉,日子没法过了

的确,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是,愿望归愿望,学生参加考试后的成绩总会有好有差,这是学习规律。家长没有必要过分看重,更没有必要时时将用功学习挂在嘴边,俗话说,再好听的话,说得多了也会烦。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孩子用书信的形式向他的爸爸妈妈诉说了这样一种心声。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心里的话太多太多,想对你们说,又怕对你们说。这些话在我的心里已有很长时间了,我只有用写信的方式才能把我心里的苦闷都说出来。也许你们已经忘记了,但就是这一件件的小事无数次地伤害了我,在我心里留下了一片阴影。

记得上星期日的下午,我让你们一起陪我出去跑步,给我计时并帮我看看跳远时的动作。可你们不但不陪我去,还说大好的时间不赶紧学习提高成绩,跑到外面去玩什么?也许你们认为这无所谓,当你们想没想过我当时的心情,我只觉的心里冰冷冰冷的,鼻子酸酸的。我怕你们看见我哭,所以没跟任何人说便出去了。一出去,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我也不知道当时的眼泪为什么会那么多,路上许多的人在看我,他们也许在想:这么小的年龄,有什么事会使她哭得这么伤心呢?

每次考完试,你们只记得我考得不好的分数,总把用功学习挂在嘴上,而且时常提起它。也许你们是想给我些压力,让我努力学习。可我一听到这些话,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是觉得鼻子酸酸的,一种无言的恐惧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

也许是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大,也许是父母期望值过高。整个社会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越来越关心,要求的标准和心气儿也就越来越高。这种过高的期望,加上不讲究教育方法,过分地、自以为是地催逼孩子,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只在乎孩子的前途和未来,不在意孩子现在过得是否快乐。每当谈起孩子的成长情况,总是问些诸如考试成绩多少呀,在班上名列第几呀,是否有希望考 重点 呀之类的话题,很少有人问问孩子是否快乐。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和真实的想法,致使不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而使得原本自然和谐的亲情关系却变为孩子对家长的不喜欢,甚至出现了与家长的对立等状况。

如果做父母的多学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减少许多烦恼,增添许多快乐。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周围,有些文化水平很高的父母,由于多种原因,却让孩子成长得很不快乐,很不如意。

许多父母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就愁孩子不好管。自己上学时学习勤奋刻苦、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觉得上学是轻松愉快的一件事;而轮到自己当了家长却不许孩子看电视、上网,整天逼孩子做作业、练复习题,每天盯着孩子的分数、成绩和名次,而忽视了孩子心里最重要的东西 愉悦与快乐,这样孩子反而不喜欢甚至厌烦自己的家长等种种现象。家长不禁要问:这是我的孩子吗?孩子也会觉得父母爱的不是他们而是分数。

据中国妇女联合会的一项问卷调查却显示,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在埋怨家长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感到学习压力很大,他们甚至无法从家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相关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采取恰当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方法简单、粗暴,否则会适得其反。

随意翻开中国一些杰出人物的成长史就会发现,他们都述说了母爱与父爱对他们事业及人生的影响。可这些人中大多数的父母并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有的甚至目不识丁,她们没有也不可能去具体关注孩子的学业,但却以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化着自己的孩子,高屋建瓴地教育孩子怎样处世做人。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和陶冶在不断影响着孩子人格品性的形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