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孩子恐惧怎么办
重视理由
胆怯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的恐惧、畏缩。胆怯现象在孩子的生活中非常普遍。过度的胆怯心理,不但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而且对孩子的成长极其有害。
追根溯源
孩子胆小,对什么都感到害怕,原因是他有许多恐惧感。例如,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痛楚的恐惧、对人的恐惧等。由于孩子被恐惧困扰,从而产生胆怯,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软弱的性格。这些多源自大人对小孩子严密的保护,令孩子觉得自己很脆弱,需要依赖大人,一旦大人不在身边,就感到害怕。
哈佛大学的沃伦·谢利教授认为:要培养孩子坚强、自信,给孩子战胜胆怯和软弱的勇气,就要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时时细心观察孩子的不安情绪,及时给予安抚,并一一设法解除孩子的不安,给予适当的爱护。千万不要说恐吓的话,以企图令孩子害怕而不敢犯错。虽然这个方法可以收一时之效,但因此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将会影响孩子一生。试想,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如何能独立起来,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谢利教授还指出,令孩子胆小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往失败的经验。所以,当他们偶尔失败时,家长不要责骂,在可能的范围内,故意忽略他的过失,可以不追究的,就不要追究。如果孩子因为失败而感到不安,必须加以安慰,用简单的话语向他解释失败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经验,给予机会再尝试,帮孩子找回信心。真要责备的时候,可以先说出他的优点,稍加称赞,再指出他的错处;若有成就,应加以称赞,建立他对自己的信心。
此外,如果出现一个比他优秀的孩子,令他觉得自己不如人,也会因此而失去信心,在别人面前变得胆怯,不敢表现自己。这时候爸爸妈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只顾称赞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鼓励他向别人学习之余,更不可贬低他的价值和才能;恶意的批评,会使孩子变得消极。
不要因为孩子胆小而用恶言骂他。例如“胆小鬼”、“没有用”、“没出息”等字眼,更不要当众斥责,让他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样最容易伤害孩子的信心;相反,爸爸妈妈应体谅他、了解他的感受,向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支持,教导他随时把恐惧说出来。如此,孩子才能知道他的问题所在,并予以适当的化解。爸爸妈妈的支持,能使孩子觉得有依靠,可以壮大胆量。但是,爸爸妈妈对胆怯的孩子,只可以表示同情和谅解,并予以安慰、解释和引导,千万不可以强迫孩子去做他感到害怕的事,这样会使他压力更大而吃不消,以致产生更大的恐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了要他成为一个勇敢的人,爸爸妈妈必须放开手脚,因为过分的保护会令孩子怯弱。
榜样魅力
有一次,罗娟娟因着凉患了感冒,吃了一些药后仍然不见效,后来还发起了高烧。妈妈赶忙去请了大夫。大夫说,立刻需要打针,否则高烧有可能导致肺炎。说话时,大夫显得很平静,因为他天天要给无数个病人打针,而妈妈却有些担心了,不由自主地皱紧眉头。
虽然罗娟娟第一次听说打针这个词,但看到妈妈的紧张样子,再望一眼忙碌中的大夫在摆弄针头、药品,她的心猛地抽紧了,哇哇地哭了起来。大夫将注射器准备好一针扎下去后,罗娟娟顿时哭得更厉害了。后来妈妈想了想,罗娟娟之所以害怕,大概是因为看见了自己担心的表情,因为自己的表情告诉她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妈妈想,如果罗娟娟连打针都害怕,怎么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呢?想到此处,也为自己当时过分的担心而感到脸红。于是,在罗娟娟第二次打针时,妈妈采取了另外一种态度。
第二天,大夫按约定的时间到了罗娟娟家。罗娟娟一见大夫进门就立刻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大夫看见她的模样,一下子就笑了起来:“喂,小机灵,不要害怕,我可不是个大坏蛋。”
“罗娟娟,快出来,大夫是来给你治病的。”罗娟娟对妈妈的话装做没有听见,仍然躲在房间里。
妈妈只好把大夫带进她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