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家是干吗用的

无知者无耻 作者:伊沙


上海有个陆幼青,因在网上发布了他的《死亡日记》而被人们谈论。一个人因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医生甚至还宣布了他大致的行期,这时候他想到要为自己的女儿留下一份礼物,于是就选择每天写点什么,这便是《死亡日记》的来历。

敏感的湖南卫视没有放过这件事,也使我们得以在电视机前见到这位陆幼青,听听一个将死的人来谈谈死亡的话题。这个节目未免有点太酷了,但我们不能责怪湖南卫视,作为电视人他们的工作很不错。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我们才得以直观地面对这一切。很多次,在观看这个节目的过程中,我想换掉频道,那是我感到了心脏的负荷,后来我告诉自己就是难以承受也必须撑下去。于是,我就完整地目击了陆幼青用他已经明显受损的嗓子艰难地讲述着他初次听到死亡宣判的心理,他放弃治疗的用意和考虑,他的极可能是最后一次的出游和置身人间美景中的心情,他对安乐死的顾忌,他对死亡的最后一丝恐惧--他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痛苦。他说他希望在最后的时刻到来时,有亲人陪伴在身边并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他的痛苦被减至最小的限度,让他平静地死去。他那么坦然那么平静地谈论这一切的样子令我震撼,让我感到人的尊严,当他在某一个话题上感到自己情绪就要失控时,他冲镜头做了一个篮球场上的暂停手势,他真是太--大拇指(请原谅我感到许多形容词的失效)了!

我在这一系列的镜头中看到了他的美丽妻子,我想陆幼青这一生有一千条心满意足的理由那最重的一条也应属于她;主持人马东的表现也是令人称道的。如果这个节目只是有这些人构成的话(对了!还有那些表现真切的现场观众),那它几乎就是完美的。可是,我却看到了两个作家:作为现场嘉宾的台湾作家林清玄和在采访资料片中出现的北京女作家毕淑敏。林清玄坐在现场是为了谈出他对死亡的那点可怜的中学生式的感悟来引发大家思考的,他带给我的是浅薄,令人不堪的浅薄!你以为说点“佛心”说点“关爱”之类的破词儿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吗?好玩的是,面对这个话题面对那个普普通通的陆幼青,他自始至终面带怯意。没活到那个份儿上你就不要站出来。采访资料片中坐在陆幼青身边的毕淑敏是来阐释死亡的,我只知道她写过一本有关戒毒的小说,什么时候她对死亡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研究?她说身患绝症的病人面对死亡的心态会经历四个阶段,然后用此理论帮助陆幼青分析他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她是死亡辅导员吗?目睹这一男一女在镜头前的表演,我忽然想问作家活在人间究竟是干吗用的?他们就是在别人快死的时候坐在一旁借题发挥的人吗?他们真的愚蠢到以为自己在死亡面前也比别人有着更多的优越感吗?他们装的像一个个死亡的过来人一样讲述死亡启迪生者,在这个极端的现场我看到最不真实最不洁净的两个人,都是作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