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阴谋者(7)

洛克菲勒:罪恶与圣洁 作者:(美)罗恩·切尔诺


汉纳对标准石油公司享受的高额运费折扣十分恼火,便要求湖岸铁路公司给他的炼油厂同等待遇。铁路公司的答复是,标准石油公司是大客户,因而能享受特殊待遇;如果汉纳也能运送同样数量的石油,当然可以享受同等待遇。这是汉纳无法办到的,没有任何一家石油企业的货运量能够与标准石油公司相提并论。他最终不得不同意以4.5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他认为价值7.5万美元的炼油厂。

很有趣的是,当洛克菲勒被威廉?S?斯科菲尔德、汉纳和巴斯灵顿联手告上法院后,他竟然在法庭上作了伪证。他不仅说“克利夫兰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都没有认购南方发展公司的股票”,还说“南方发展公司总经理沃森……不是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在别的方面也没有与公司存在任何联系”。前面提到过,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在1872年1月利用资本重组之机,控制了南方发展公司近50%的股份,并且秘密分给沃森500股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自称在宣誓时从未撒过谎,但是上述声明显然算不上真话。

1872年的石油大战把克利夫兰搞得乱七八糟。许多人在炼油业轻轻松松地发了大财,在欧几里德大道置办了富丽堂皇的宅子,现在却发现自己在转眼之间破了产,不得不贱卖自己的企业。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切,他们都把灾难归咎于洛克菲勒。事实上,那些亏损企业早晚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倒闭,洛克菲勒的做法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专门研究19世纪克利夫兰社会的历史学家埃拉·格兰特·威尔逊指出,她父亲当年是格兰特一弗特公司的一名合伙人,在参加浸信会活动时与洛克菲勒成为朋友,却拒绝加人标准石油公司,并断言它早晚会垮台。然而,他的炼油厂在与这个庞然大物的较量中无可避免地走向破产,他的终身积蓄也付之东流。她回忆道:“面对事业上的巨大打击,父亲几乎发了疯。他没日没夜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不再去自己常去的那间教堂,也再没有进过任何教堂。他在余生之中始终为这次失败而痛苦。”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失败者倒下了,只有一个精明的大赢家站在那里。如果说约翰?D?洛克菲勒从此有了第一批无法化解的仇家,人们并不感到奇怪。

在南北战争之后涌起的工业热潮中,反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最甚者不是改革家或是狂热的空想理论家,而是那些身处市场波动之中的商人。在一个缺乏管制的经济环境中,他们只能一边干一边制订游戏规则。洛克菲勒和一些同时代的人都认为,不稳定的经济环境无法带来庞大、持久的工业,一切都会被被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和剧烈的繁荣一危机周期搅得支离破碎。他索性决定控制市场,而不是没完没了地跟在价格信号后面跑来跑去。因此,洛克菲勒和其他工业巨头共同策划终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代之以一种全新的垄断资本主义。

正如洛克菲勒的经历所显示的那样,那个时代的许多争议性商业行为是由人人自保的绝望状态造成的。“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洛克菲勒在谈及标准石油公司起步阶段时说道,“完全是为了保全自己。当时的石油业已是一团乌黑,而且形势还在恶化,必须有人出来支撑局面。”他认为合作之路行得通,却也并不清楚此举最终将产生何种影响。他说道:“这一行动是经济管理体系化的开端,使全世界的经营方式随之改变。时机已经成熟,成功的一天必将到来!话说回来,我们在当时只是想从水火之中拯救自己而已。”

在此之前,许多公司曾多次联手限制市场力量的恣意妄为。欧洲的行业公会和国家垄断企业有着古老的渊源。亚当·斯密注意到,精明的商人经常串通起来对付消费者。在1872年的美国,大大小小的石油企业都在梦想着控制生产和价格,标准石油公司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南方发展公司计划曝光之后,一家报纸指出:“这个巨大的垄断组织只是正在筹建的众多类似组织中的一个。它们都在试图控制这个伟大国度中的商品生产。”19世纪70年代,联营或集团在美国的制盐、制绳和制酒业中极为盛行。

只有具有洛克菲勒那种人格和和价值观的人才有资格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准则提出质疑。也许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是最富于创造力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但在那些经历过艰难过渡期或剧烈市场动荡的人眼里,它也是浪费和低效的。资本主义通过不断产生更好的生产方法使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变得过时,因而导致连续不断的混乱与变动。这种变幻无常的状况有损于洛克菲勒追求的稳定、秩序和可预测性。事实上,马克斯·韦伯心目中那种头脑清醒、勤俭朴素的清教徒式资本家肯定会对不稳定的市场感到沮丧,因为这种状况使他必须带领自己的企业去穿越市场漩涡。

在20世纪初,洛克菲勒与威廉?O·英格利斯进行长达3年的私下访谈,其内容显示他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从理论上维护垄断。他的评论往往是只言片语,没有一个完整体系,却也足以表明他对垄断确实进行过一番缜密思考。一旦他感到自己领悟到一个崭新的原则,便像一个经济史的先知那样站出来说道:“这是‘合作’这种新观念同竞争理念的战斗。没有哪个工业部门能够比石油业更需要合作。”人们应该对洛克菲勒的逻辑进行认真研究。如果像他所说的那样,标准石油公司是克利夫兰最有效率、最低成本的生产商,他为什么不安坐在办公室里静候竞争对手的破产呢?为什么他要以这么大的代价收购竞争对手的企业,关闭他们的炼油厂,以求削减行业生产能力呢?根据教科书给出的标准竞争模式,当油价跌到低于生产成本的时候,炼油商就应该压缩产量、关闭工厂。然而,石油市场并没有以这种方式调整自身。事实上,炼油商尽管背着沉重的银行债务和其他固定成本,却发现亏本经营足以使自己支付债务利息。很明显,这些炼油商硬撑着迟迟不破产,其产出将进一步拉低市场上的油价,直至人人都无利可图。

于是,这只“无形的手”产生反作用:每个炼油商都竭力追求个人利益,最终造成群体的困境。洛克菲勒就此论述道:“每个人都在争抢业务……即使这样做会给自己乃至整个行业带来灾难。”当时的会计制度还很原始,许多炼油商对自身赢利能力的认知十分模糊,甚至一无所知。洛克菲勒指出:“在很多情况下,最困难的竞争不是来自于那些强大的、聪明的抑或保守的对手,而是来自于那些垂死挣扎的人。这些人已经顾不得成本,要么把厂子办下去,要么就得破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