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第一桶金:从饲料中介商淘起(5)

行者王石 作者:朱仰晴


5.“有什么不可以?”

业务开展得顺风顺水,航线开通后,远东金钱饲料厂和正大康地的业务十分顺利。不久之后,赚了钱的王石便买了一辆1.5吨的丰田小卡车。他一个人更是身兼多职:组长、推销员、货场搬运、鸡饲料推销、司机……多种职务一肩挑,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用王石的话说,自己就是长了三头六臂,一天24小时连轴转也顾不过来。因此,随着业务的拓展,他这个玉米小组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除了第一次招聘的18岁“童工”邓奕权,王石又招聘了一个民办教师做助手。就这样陆陆续续地招聘,加上特发的关系介绍,饲料贸易组的人手增加到7人。

7个人的团队,在王石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干着。王石虽为领导,并没有因此而清闲。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招聘的员工里除了那个民办教师有点文化,其余的都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尤其邓奕权,人虽机灵,也肯卖力气,星期天的时候,还悄悄地把没时间洗衣服的“王经理”的脏衣服给洗了。但是由于没上过几年学,文字表述能力极差,数学更是一窍不通。

这怎么能行?一向心气高的王石,决定给这些农村孩子补补文化课。于是规定每星期有三个晚上上课,每次一个小时,数学和语文轮流上。“知识改变命运”,王石始终这样认为。于是,平时爱学习的王石又临时扮演了“教师”的角色,而他的学生就是手底下的员工。

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一直是王石经营理念的一大特色之一,在万科成立后,公司也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派送有潜力的员工去国外学习,已成惯例。如此想来,早在做玉米生意之初,王石脑中就有此概念了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对王石来讲这句话是适用的,王石在坚持给员工传授知识的同时,晚上下课后回到窄小的宿舍,一个人还要自学财务课程到很晚。在广州时朋友赠送的音乐磁带,他都带来了,每晚临睡前,还要打开录音机放半个小时的音乐。威尔第的《四季》、德沃夏克的《新大陆》、莫扎特的《弥撒曲》……只有这些空灵悠远的音乐,才能抚平他一天的辛苦劳累,让他安然入睡。再苦再累也不能降低生活品位,这是理想主义者王石一贯坚持的生活情趣。

王石经常到码头检查刚到的货,雇好民工就指挥着他们装卸玉米包,就像一位战地指挥官。有时碰到热火朝天的景象,他看着心痒痒,一捋裤腿就跟着上阵,装卸150斤重的玉米包,来来回回十几趟。在一群灰头土脸的工人中间,王石干得兴高采烈,看得不认识他的工人莫名其妙。他们不知道这个书生样的城里人,何苦自己找罪受。更不知道王石当过兵,做过工人,体力活一样不在话下。

初到深圳的生活是艰苦的。身体劳累是一方面,还有就是饮食上,粗茶淡饭,忙时甚至顾不上吃饭。

那段时间,王石的午餐经常就是一包方便面。一个同事曾经到深圳去探望他,看见王石扯开塑料袋把方便面当面包一样就吃了下去,非常不理解:“这样吃,也可以啊?”

王石咧开嘴笑:“有什么不可以?”

是啊,这样的艰苦对他来说是可以忍受的。对于曾经在工厂车间里背着钢板想着《红与黑》的王石来说,他已经遭受过更糟糕的压抑和憋闷,比起那样的精神压抑,王石觉得这种生机勃勃里的有形的苦,甚至是一种舒展身心的畅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