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炮弹告罄。第九战区长官部电告重庆,军令部回答:炮弹尚在仰光待运。
同月,从汉阳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因缺少钢材和原料,被迫停工。国民党政府仅有的十余架运输机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飞。
作战物资匮乏的危机同样影响到敌后战场。延安总部曾电告重庆,沂蒙山根据地遭到敌人“铁壁合围”,急需军火、粮食及被服支援。重庆方面答:因外援受阻,正面战场亦无法保障供给。今后各抗日根据地须设法就地筹措物资。
文史资料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仰赖从西方进口。香港沦陷的当月,各地市场物价指数分别上涨了数倍乃至数十倍。黑市猖獗,人心惶惶。重庆物资最紧张的时候,一两黄金只能换到一公斤白糖。如果日军进一步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难怪当时重庆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不得不惊呼:
……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中国国民党大事记》)
美国白宫。
罗斯福读完一份来自重庆的官方备忘录,对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你替我记下来,孩子。我早就说过,要打败日本人,惟一的办法是抓住中国人不放。”总统滔滔不绝地发挥自己的思路:“……如果中国因孤立而屈服,你知道这将意味着发生什么?这意味着日本人不仅可以从中国腾出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军队,而且还会再武装起五百万到八百万中国人来。这些黄种人的大军会像蝗虫,不,像狮子一样扑向白种人的澳洲,扑向印度和俄国,占领埃及,然后和德国人在中东会师。那时候美国人还能指望干些什么呢?噢,上帝才知道。”
这段著名的谈话被载入美国权威性历史著作《二次大战白宫实录》一书中。
两天后,美国总统的亲笔信件被送到英国首相手中。邱吉尔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亚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里,他(指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建议比美国人的胡思乱想更令人沮丧……对英国人来说,放弃一百个缅甸也不会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十二月,侵泰日军第十五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维多利亚角,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而英国人在缅甸的全部兵力总共只有两个英缅师。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鉴于英国殖民者顽固坚持退守印度的利己主义立场,同月下旬,中国蒋委员长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委员长接见中外记者并发表谈话。
有记者提问:“委员长能否谈谈战争前景?”
委员长答:“日寇乃一区区岛国,只要英美诸国认清大局,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亚洲战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最多只需一年时间便可打败日本。”
记者:“据我所知,目前形势对中国不利。万一缅甸不守,请问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
委员长:“各位先生,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透露一个消息。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民政府已经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记者:“请问委员长先生,中国出兵有必胜的把握吗?”
委员长:“日寇虽然气焰嚣张,然终究只能逞凶一时。我国军乃堂堂正义之师,与日寇不共戴天,此次入缅作战系国家存亡之举,必然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记者:“请问中国出兵还有其他背景吗?”
委员长答:“日军若吞并缅国,必然大举入侵印度,进军中东。缅甸不保,印度亦危在旦夕,因此我国军入缅,其目的不仅保障滇缅交通线,更为保障盟军统一战线之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