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居家办公好环境 作者:席一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注意到风水对我们生活、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这一中国古老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时代的进步。相对的,在国外发达国家,在华人文化区,人们也非常重视居住环境的选择,近年来DIY(英文,意为自助的)形式流行,外国人喜欢自己动手,中国的风水书籍便很受欢迎。

风水就是堪舆,晋郭璞在《葬书》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现在一般认为中国的堪舆学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归类于道家五术。“堪舆”一词最早见于汉代的《史记·日者传》。风水是一门集合了天体星相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建筑学、环境学、景观学、地质学以及人体科学的综合学科,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今天我们还可以运用这个古老学科帮助自己趋吉避凶、改造环境、顺应环境。

堪舆学中有五个要点:龙、砂、穴、水、向,更深一层还包括意、形、天。其中“龙”和“砂”备受重视,龙和砂指的就是山,中国山地、丘陵、高岗比较多,龙是山脉,砂是丘陵高岗。中国大陆大部分在北温带,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季北风寒冷干燥,如果在山的向阳面生活,会“藏风聚气”,而面向平原,在夏季又能吹来徐徐的凉风,所以一般认为背山面阳才是好风水,但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要复杂得多。

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由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云:“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和技术,主要是探究人生命运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分为阳宅和阴宅两种。阳宅顾名思义就是活着的人居住的宅院,是人的休养生息之所,对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来被人们重视;阴宅就是坟地,中国古代以土葬为主要丧葬形式,为了使逝去的亲人也能够长享安宁,以免风吹雨打淫水浸泡,也需找到背风面水的吉地。古代对阴宅的讲究甚至超过阳宅,古人认为风水好的阴宅可以保佑后世所有子孙,而阳宅只对居住它的人有影响。因此开国皇帝都是登基不久就开始派风水师给自己的皇族寻找风水旺地作为自己和后代的墓地。

一直以来,风水理论和风水术都是通过师门传授才得以流传和发展,风水在理论上分为两大流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注重地理形势,讲究龙穴砂水的结构布局;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诸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头、三合。理气派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诸如九宫八卦、阴阳五行、干支生肖、飞星加临、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势论断于阴阳、五行生克之理,即以峦头为重,诸如晋人郭璞《葬经》;元明以后,注重天心合运,以理气为重,效地法天,诸如邵雍“卦气运会”之说盛极。现代社会上风水师大多用理气派方法。

目前流传的主要流派有:

(一)峦头派

形势派、形象派、形法派。

(二)理气派:

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三元九星飞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八卦派、九星奇门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和金锁玉关派。

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重点介绍其中的几种流派勘察方法。

风水学中“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中国堪舆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不少风水名家,比较有名的有隋唐时期的舒绰、一行、司马头陀、僧人泓师、丘延翰、杨筠松、赖文俊,明清时期的张宗、目讲僧、周仲高、仲宁、杨宗敏、廖均卿、非幻和尚、游朝宗、裴士杰、骆用卿、谷宗纲、徐善继、汪朝邦、江仲京、奚百川、李绑祥、李景溪、徐懋荣、张储、闵德裕、蒋平阶、章攀桂、叶泰、刘基、冷谦等人。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之后能够用简单的方法选购符合风水原则并适合自己的房子。这本书由浅入深,书的前半部分是写给没有风水知识的读者,简单读过之后,读者就可以自己去指点房产商的房子了,熟读前半部分之后,如果感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学习详细的选择以及家中布局方法,以使自己和家人、同事永远处在吉祥的环境中,保持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的人生状态。

本书只介绍阳宅的相法,以居家住宅和办公场所风水为重点,全面系统地对各种建筑、装饰、办公商用等风水科学作了翔实的、创造性的解析。无论您是从事专门研究,还是对风水学有兴趣,都不妨读读此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