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陈晓对永乐与大摩的对赌一直予以否认,同时表示,“是自己将永乐托付给了黄光裕”,然而2006年黄光裕、黄俊钦兄弟也因为中行骗贷案被有关方面调查,这也给陈晓很大的压力。
然而随着黄光裕的种种活动帮助自己摆脱这次调查,国美、永乐的合并得以顺利完成,但是在外界看来陈晓从老板变成了职业经理人,而且这次的寄人篱下颇有点韩信“胯下之辱”的感觉。
如今陈晓在国美电器遇到了大股东的反击,其对当初进入国美的决定又是否后悔呢?对此陈晓告诉笔者,做了就不会后悔。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24日接受笔者采访后,陈晓20多天没有再接受媒体的采访,直到7月15日,陈晓与王俊洲一起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以下是采访整理:
记者:竺稼等三人进入董事会,为什么黄光裕突然反对 还会发生类似的意外事件吗
陈晓:投反对票这个事我们不去评价。在一个特殊环境、特殊阶段之中,说他(黄光裕)的思维完全是正确的,这个很难讲(具体),我也不是太清楚,因为我跟他也没有办法交流。但我们该不该接受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是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去考虑很多问题的。企业好,是所有股东的共同心愿;企业好,股东不喜欢没有道理。
记者:你和王俊洲的分工调整,对你有什么影响
陈晓:我们更像是长跑,首先要有方向,其次是路径。要看哪个路径最合理,然后是每一步能不能真正跑过去,就剩一个执行了。所以我感觉,把握方向和路径的选择是我最根本的工作,至于说谁在领跑,推动这个企业跑到哪个地方去,应该有一个分工了。
我和王总之间共事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王总本身在国美那么长时间,在执行力方面也建立了很多东西,包括对整个业务的理解,公司发展整个过程的参与和未来公司战略的探讨都很清楚,所以王总推动未来公司战略实现应该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记者:国美的“狼性基因”,是否正在因为你的管理手段而改变
陈晓:我们不能把基因抽象地看,说某个企业的某个人不变,它的企业基因就可以长期存在;人变了它的基因就变了,还不是这个概念。因为基因和环境的匹配是任何企业必须考虑的东西。企业草创时期很难想到那么多问题,想的更多是发展,还没有想到如何持续健康生存,企业领导人这时候也是很有局限的。
我也有我的局限。只能讲我比他们(指黄光裕、张近东等人)年岁长一点,经历的多一些,看到的也多一些,所以我不会完全感性地单一地考虑某一件事情,更理性、更系统,可能是我跟他们的区别。但是更理性、更系统的反向是什么呢,你做事的强度可能不会像他们那样。
记者:国美从家族企业到更多地由职业经理人掌控,这种变化的影响是什么
陈晓:它的影响更多反应在业务层面上,如何看待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因为经历过(一些危机),会提示你。
从理论上讲,国美是职业经理人团队,实际上这个团队除了我以外都是国美的老人,没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对未来的判断,对于整个消费的理解形成了真正的共识。我感觉这群人应该可以把国美未来做得更好,而且我们对整个危机因为经历过才有更深的体会,所以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组合。
在与黄光裕家族沟通无效的情况下,陈晓开始用这两次采访作为回击的主要手段,显然其已经意识到了国美内战已经不可避免,他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