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亚/华裔美国文学译丛总序(12)

千金 作者:(美)林露德


至于对一些女作家的批评,例如说谭恩美在作品中将“过去的中国”与“现在的美国”对比,描述中国封建迷信、夸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将个别写成典型而产生东方主义或“一种东方主义效果”,这一问题值得探讨。对作家而言,关于错位比较的批评确实值得重视,因为这种比较一来有失公允,二来作家会失去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成熟读者的信任,同时又会误导无知、受东方主义影响的读者。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

1)作家这样写主观上有否为出版而取悦白人主流强势文化的意图;

2)自愿流放到美国的华人都有离开中国、向往美国的原因,他们该如何反映这些中国背景才不至于落入“东方主义”;

3)中国文化中有否这样的糟粕,比如歧视、压迫妇女,封建迷信,赌博等。

华裔作家对作品中的“东方主义效果”应该付多少责任也值得考虑。是否有把华裔文学当作真实的历史或社会现状的误读现象?而又是谁该首先对误读负责?华裔作家有自身独特的审视两种不同文化的优势,但也有其特殊的难处,其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读者的“无知”,而这种无知又是主流强势种族歧视文化的“熏陶”造成的。姑且不说华裔美国作家作为美国人,不可能不受美国主流社会强势文化东方主

义的影响。我们相信有使命感的华裔美国作家会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多元文化的独特产物,它有不同于中国文学的特质,但又割不断与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提倡华裔美国作家的绝对独立或绝对继承既不可取也不可能。由于自幼生长的环境和所受教育,华裔美国作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继承是独特的。这些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后裔,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基本都是通过父辈甚至祖辈对往事的追忆和其他间接的渠道建立起来的。他们与生俱来的中国血统和父母潜移默化中传授给他们的中华文化使他们不可能像普通的美国人那样来看待东方和中国;同样,由于在美国土生土长,他们也不可能像中国人或他们父辈那样去看待东方、中国乃至中国文化。至于他们“完全以认同居住国的主流话语的方式写作”,这也不大可能。由于有所谓的“肤色制服”(coloruniform),尽管白人或华人同样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华人注定不可能把自己当作、也不大可能被其他人看作是白人的同类,1998年华裔美国花样滑冰选手关颖珊获得奥运会亚军时,NBC网络新闻站出现标题《美国人击败关夺冠》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证。黄皮肤的亚裔/华裔美国人对许多事物的感受肯定与白皮肤的欧/英裔美国人不同、甚至截然不同;种族歧视在美国不是短时间内就会消亡的。

尽管华裔美国作家不是在“宣传”中国文化,但华裔美国文学中提及的中国文学、传统习俗、历史人物等无疑会引起美国和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历史等的好奇和兴趣,如美国的“花木兰”热恐怕要归功于汤亭亭的《女勇士》。在挪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人物故事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男作家偏爱《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赞赏《水浒传》中的好汉;女作家则心仪花木兰、梁红玉等;孙悟空,尤其是关公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至于中国人熟悉的牛郎织女;灶王爷等传说也为作家创作提供了素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