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转折点

亨利-福特:他的生意和生活 作者:(美)史蒂芬·沃兹


威廉性格内向,但对孩子们却很热乎。他向底特律运送柴禾或到那儿为农场添置物品时,常把孩子们带在身边,忙完当天的事情后就领他们逛街;马戏团进城时,他会把孩子们塞进马车赶路看演出,他的心情很好,人人都看得出来,不禁会问:"谁看马戏看得最高兴呀?是父亲,还是孩子们?"玛格丽特说父亲非常和蔼,也很公平,认为孩子们要听话。在家里他既严格要求孩子们好好干活、尊敬父母,对他们的打打闹闹倒也宽容随便。威廉允许孩子们晚上围着桌子打牌,只有在吵闹得太厉害时才会叫他们不要再玩下去了,这一点和许多同辈的比较严格的新教徒家长有所不同。

威廉努力使自己成为耳目灵通的公民,对此很看重,也因此订阅了多份报纸。在迪尔伯恩他既有财产也有公务,心里十分自豪,认为在当地校董会和道路管理委员会任职是有责任心的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他的女儿谈起过,威廉经常赞美说:"美国真是个伟大的奇迹,在这里人们可以拥有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土地,可以拥有个人的独立。"个体自耕农付出辛劳和才干是一种令人自豪的传统,这种传统植根于18和19世纪共和政治和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

回头再说亨利,他和父亲是不同类型的人,这一点日渐明显,拥有土地的尊严感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共和国公民的美德对他来说也无所谓,日复一日地在农场干活,反正他越来越不喜欢。

很奇怪的是,亨利的对农场的叛逆,集中地反映于对马匹的厌恶。他曾于20年代对埃德加·盖斯特回忆说:"小时候父亲特地安排我照管农场的马匹,我很不喜欢这个活儿,现在也不喜欢。我从来就没喜欢过马,无法和马交朋友,这点和许多其他人很不一样。"他母亲听到他有所抱怨,就教导他要自律、要有恒心,于是亨利很不情愿地继续干了下去。然而,也许正因为他不喜欢马,马也和他过不去,致使事故频发。大约十四岁时,他骑着一匹小公马走路,被甩了下来,一只脚挂在马镫上拖了很长一段路才到家,整整一星期时间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走路浑身都疼。亨利说,这件事使他确信自己"真的不太喜欢马"。过了几年,底特律《自由报》报道说:"11月18日,星期天,大约下午4点,亨利·福特用马车拉肥料,马撒腿奔跑起来,把车子弄翻了,马一直跑到一个栅栏边才停了下来,孩子伤得很厉害。"事情似乎很清楚,福特后来制造了不用马拉的车子,一是因为喜欢机械,二是因为不喜欢马,正如他几十年后满怀胜利的豪情在笔记本上所写的那样:"这下子马可完蛋啦!!"

亨利常常泡在农场的车间里,一待就是几小时,摆弄工具,搞清农业机具的原理,对机械的热情与日俱增。1876年仲夏,也就是玛丽·福特去世几个月后,发生了一件事,使父子间的紧张关系终于白热化,也预示了亨利终将从事什么事业。

那一天,威廉和亨利赶着马车行走在迪尔伯恩和底特律之间的道路上,看到了一台粗陋的蒸汽机车呼哧呼哧地慢慢爬行。面对这台喷云吐雾的怪机器,小福特惊呆了,多年后他这样写道:

这台机车历历在目,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不用马拉的车子。机车主要是用来拉脱谷机和锯木机的,它只是在轮子上安有一台可装可卸的发动机和一只锅炉,后面拖着水箱和煤车,另有一条链子把发动机和车厢的后轮连接在一起。当时父亲正驾着马车,还没等他弄清我想干吗时我就跳下了车,与机车司机交谈了起来,他很高兴,把什么东西都解释给我听。

这件事成了亨利·福特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促发了他的浓厚兴趣,将他引入了崭新的道路,最终带来了累累硕果。多年以后,他很肯定地说,"正是那一台机车把我推向了汽车行业。"

也就是这件事,使威廉和亨利在随后的几年里心结越来越死、关系越来越紧张。儿子由于乡村生活的约束怨声渐强,渴望投身于美国19世纪末期机器革命的浪潮中去,父亲则恪守耕地劳作的传统规范。威廉经常指出,当农民"是自己当老板,肯定大有好处:家庭生活过得很不错,很有安定感,能享受到在工厂做工的人享受不到的阳光,还能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不同的个人和不同时代的精神相共振,篱墙渐渐筑起,个性要强的两个男人终于难求沟通与妥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