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县长门 第二章 春之愁(17)

县长门 作者:贾兴安


听过详细的情况介绍,周县长率领众人围绕着蛤蟆桥走了一圈儿,感慨道:“如此精美的石拱桥,三百多年了没修过,还保存得这么完好,真的少见,是应该保护下来。你们的方案可行,在这座桥旁边修建一座新桥,不破坏古桥的原貌,让其成为名胜古迹,又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新桥的位置选定好了吗?施工图纸做了没有?”

支书老申指着对面的河床说:“新桥的位置在那里,从那里过来,还是三叉桥。”

这时,有人把图纸展开递了上来:“周县长,这是效果图。”

周县长俯下身子,仔细看了看之后问支书老申:“老申,村里修路修桥,是不是还缺五十万?”

老申说:“不错,周县长,是缺这个数。”

周县长看看焦保山,问他:“焦书记,你镇里能帮蝎子沟多少?”

焦保山面有难色道:“周县长,你知道,现在都是财政包干,乡镇没有可支配的资金啊。”

周县长想了想说:“那我替你想办法吧!你不是资源乡镇吗?下边十来家矿山,你给我想法化缘去。我不让你多拿,就十万,我不要过程,只要你的结果。其余的四十万,不,再加十万,再修改一下设计方案,与古桥的建筑风格协调起来遥相呼应,一共五十万,包在我身上,我负责半个月之内落实到位!”

焦保山说:“周县长,那我想想办法吧。”

“不是想,是给我落实了!”

“好,落实县长的指示。”焦保山咬咬牙道,“你能给我五十万,镇里配套的十万,我保证!”

周县长高兴地说:“那好,咱一言为定!”

一直跟着周县长一行的村民王二黑,闻讯冲站在桥对面和河边的村民大喊起来:“周县长答应给我们修路修桥了!五十万啊乡亲们,感谢周县长,给他鼓鼓掌吧!”

蛤蟆桥上和河岸边,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乔志青回到办公室不久,吉辽氧化锌厂的孙老板打来电话,说他现在还在北京,有事情没有处理完,今天过不去了,过三两天再来。乔志青问他有什么事就说,孙老板说不是一两句话的事,等他来到县里以后面谈吧。

不一会儿,政府办值班的给乔志青送来了今天的报纸,还是一些要传阅的文件。

这时,秘书小常来到乔志青的办公室,说有三拨人找。

首先是石城乡的一个村支书,说村里有个项目想向他汇报。

“支书有事找乡里的书记和乡长,给我汇报什么啊?”

小常说:“他是想让你把一下关,看看这个项目怎么样,他村里的山上有石英石,储量很大,想把这个项目包装一下发布出去招商引资,这是他报来的材料。”说着还将一份材料放在了乔志青面前的办公桌上。

乔志青翻着看了看,问:“乡里研究同意了吗?”

小常说:“支书说如果你晚上有时间,他要请你吃饭,到时候,乡里的书记乡长也会陪你。”

乔志青皱皱眉头道:“不行,今晚我同学要从市里来。”

小常说:“支书给你带来了一些土特产,我让司机放你车上了。”

“要人家东西干什么!”乔志青有点生气。

小常笑笑:“就是点笨鸡蛋、核桃、小米什么的,我说得给你说一声,可他非要先让我给你放车上。”

乔志青喝口水说:“以后,不经过我允许,不要接受下边送的东西。”

在县里,下边人请县领导吃饭,或者是送点土特产什么的等类似的情况很多,尤其是一些在这里准备搞项目或者项目已经入驻的老板和县里的基层干部,比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还有乡镇的副职,特别是管招商和项目的乡镇经委主任,以及有资源有项目的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无论有事或者没事,到县城来了,喜欢通过政府办或者秘书找县领导“坐坐”,能跟主管的县领导吃顿饭,似乎是一种荣耀,是一种体面,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办什么事。吃顿饭也不算是大吃大喝,送点东西都是当地的土特产,谈不上“腐败”。但乔志青还是觉得没必要,觉得自己到县里任职时间不长,要尽量注意形象和影响。这样,就引起下边一些人的误会,传言说乔县长“架子大”,“官气足”,“不随和”,“不好接触”,“不尽人情”,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紧密联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