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老还乡是下策,刘伯温不会轻易这么做。
我是皇帝,孤家寡人,我最容易被孤立、被封锁,被暗算了还不知道。刘伯温也许已经察觉到了危险,他选择的是明哲保身。他聪明,他的做法说明我在夜里产生的那些恐怖并不是妄想,如果是妄想,那倒好了。
让刘伯温还乡,是我向淮人势力用的缓兵之计,从前打元军的时候用过,想不到今天又要用一回。如果事情并不是这么凶险呢?那也没什么损失,只当是像硕妃那样做了一个梦吧。如果是梦,那倒好了,我在自己腿上掐了一把,疼,不是梦啊。我下了个决心,等着瞧吧,要是这一次他们没能杀死我,接下来我可就有事情要做了,我要杀死他们。这样想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极大的悲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们何必要跟我打这个天下?我又何必打这个天下?到底是他们错了,还是我错了,还是哪里错了?
没当过皇帝的人,一定会以为我这是在小题大做。
等到小题变成了大题,场面就不好收拾啦。
原来,这当皇帝的滋味,是跟没当皇帝的时候相比较才感觉得出来的,我甚至还说不准这滋味是好是坏,或者它是无法言传的。
刘伯温刚刚离开应天府,第二天,江南下了一场大雨。
于是,满朝称赞,皇上英明。
我当然是英明的,但不是他们所想的那个英明。
硕妃也很高兴,用容器接了许多雨水,她说,浇花用雨水最好。
一个月过去了,好像平安无事。
我小心地做了一次试探,下诏,减去刘伯温家乡青田县两成捐税,表彰他为大明朝立下的功劳。以淮人为主的满朝大臣没有人反对。
当天,江南又下了一场大雨。
这一次没有人称赞皇上英明了,也许是因为前面那一场大雨已经缓解了江南的旱情。我得寸进尺,又一次下诏,追封刘伯温祖父为嘉郡公。还是没有人表示反对。但是我心里并不觉得轻松,因为这又一次证明淮人势力并不是如何地仇恨浙人刘伯温,更不嫉妒他得到什么好处,只要他能远远地离开朝廷,也就是不能帮助我,就完全可以放过他了。他们真的是在下工夫对付我。
在历史上,有的皇帝受制于外戚,有的皇帝受制于宦官,有的皇帝受制于武将。我这个皇帝,看来要受制于自己的同乡了。
我应该怎么办?
打天下的时候,有了大事,我可以找跟随我的人商量。
现在,我只能自己给自己出主意。
皇后有一个仁慈的好名声,她真是仁慈,也只是仁慈。她好像从来就没有漂亮过,我对女性的乐趣都在别人身上。她也从来就没有聪明过,她不会在什么事上捣我的乱,也帮不了我的忙。
当然,过去她还是帮过我不少。
成婚那年,我二十五岁,她二十一岁,是大男大女了。她是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我那时只是红巾军里一个小头目,她要是元帅的亲生女,恐怕就不会嫁给我。元帅看在干女婿的份上,总要给我官做,可是,也因为这个,他经常把我当成出气筒。有一次,我无缘无故地就被关了禁闭,还没有饭吃,皇后把热炊饼藏在怀里,偷偷地送给我,把胸乳都烫伤了。她有几个私房钱,一直舍不得花,拿去贿赂元帅夫人,求夫人在元帅面前说我的好话。
到了她那里,我就觉得我不是皇帝,因为她就不像个皇后。我看她不像,但是从没有说出来,别人是怎么看的,我不知道,没有人敢讲。历朝历代的皇帝那么多,史书上好像也没有详细写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