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吃了一惊,伏身跪拜。
我拿不准他这是不是在谢我的提拔之恩。
他磕了一个头,说:“皇上,微臣实在不能担此重任。”
我一听,动了无名火,拍案而起:“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还来推推让让这一套?这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他又磕了一个头:“臣罪该万死。”
我恨不得亲手掐死他。可是,我在片刻间就压住了火气,走上前去,亲手扶他起身。他不肯起,他还没有答应我的委任。我于是知道了,他真是在推辞。这就真正使我为难了,我问:
“依老先生看,让谁来掌相权合适?”
“李善长为人老成持重,在中书省深得人心。”
“他年纪大了,迟早要让出相位。”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下之大,不愁没有栋梁之材,可以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皇上何苦过早担忧?”
“易相之事,我主意已定!”
我坐回龙椅,他也爬起来坐下。他还是在玩明哲保身那一套,他不知道我是如何用心,才使易相成为可能。我不会对他说,不能让他知道一个李善长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威胁。我需要他帮助我对付淮人势力,可是,他的内心过于脆弱,不善于跟对手硬拼。当时杀掉李彬,他只是职责所在,不敢枉法,他并不是有意跟李善长过不去,我想他其实是很为难,和强大的淮人势力相比,他势单力薄,以他的聪明,他怎么会拿鸡蛋去碰石头?我要培养他的势力,让他足以跟李善长斗上几个回合,然后,我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啦。而现在的情况,是一虎对一羊,虎吃掉了羊,它不扑过来咬我一口才怪!
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总算是做出了学问。
我想,老子,孔子,他们的学问也是从经历里面得来的,他们把学问写成书,让后人学习,所以后人都比不上老子和孔子。
我小时候没银钱读书,长大了没功夫读书。
靠读书是打不了天下,也治不了天下的,我从打天下、治天下里得到的学问却可以写成书,但是,我只能给我的子孙后代读。
或者我还是不写为好,你看,“书”和“输”同音,造这个字的古人为什么不让它和 “ 赢 ” 同音呢?
刚才我发了刘伯温的火,这是我的学问还没有做到家。
现在我的功课,是如何壮大他的势力。
李善长有淮人势力,刘伯温要是有一伙浙人势力就好办啦。我把朝廷里数得着的大臣在心里过了一遍,好像是没有。啊,有一个,高邮人,我问:
“你看,中书省参政汪广洋怎么样?”
“臣以为,他才疏学浅。”
“那么,元朝旧吏杨宪呢?”
“臣以为,他的胸怀不够宽大。”
“嗯,宰相腹里,要能撑船才是呀。我再提一个人,胡惟庸,是李善长的亲戚,据说很有才学,现在只是一个小官。”
“臣不太了解这个人。”
他好像是实话实说,并没有因为是李善长的亲戚就讲坏话,这叫书生气。
我提出来的几个人,他居然都觉得不顶用,哼,莫非这个左丞相就换不动了?
“以老先生看,朝中何人可以为相?”
“要撑大厦,必需栋梁。”
他这句话,等于没说。他明知道李善长在搞他的名堂,却好像还在用力维护李善长,我要是把这一点说明了,他就会说,他没计较个人恩怨,是以江山社稷为重。我才不喜欢听那样的话。我这是在拿热脸去贴冷屁股,我信任他,他不信任我。这也难怪,前不久,因为一部《烧饼歌》,我还动过要杀他的心思呢。或者当初他要告老还乡,不是因为李善长,而是因为他料到了,起那一课会给他惹下什么祸端,从头到尾,他都是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