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氯联苯的处理窒碍难行

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 作者:(日)松永和纪


DDT问题或许很难与日本当前的生活有所联系,但日本社会确实长期受着以偏概全的片面报道的影响。

多氯联苯的设厂抗争问题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自2000年前后,多氯联苯的处理问题便一直深受大众关注,但当时社会各界仅强调多氯联苯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多不愿正视降低危害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换言之,大众无法了解存放氰化钾保险箱的坚固性与安全性。为了让一般大众了解多氯联苯的安全性,各县市政府人员曾经绞尽脑汁、四处游说。

多氯联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与电绝缘性,过去曾广泛使用在变压器及电容器等电器用品中。但1968年日本发生了“米糠油中毒事件”,旧名“小仓”的北九州市的一家仓储公司所制造的米糠油中,意外混进了原本用来除臭加工热载体的多氯联苯,因此发生食物中毒,造成13 000多人内脏受损或皮肤病变。最后证实,病原来自多氯联苯。1972年起日本国内便禁止继续生产多氯联苯。

在此之前,日本国内已经生产了大约54 000吨的多氯联苯。不过事发当时尚无一个明确的处理办法,于是政府当局便将它们一部分继续用在变压器及电容器上,一部分则留置仓库中保存。当时曾有企业计划使用燃烧处理法来销毁多氯联苯,但因受到市民抗议,迫使全国已经计划好的39座处理厂全部停工。而由厂方自行保管的一二十年里,存放在仓库里的部分多氯联苯却早已不知去向。

此外,多氯联苯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由于不易在自然状态下分解,而且具有脂溶性,所以它容易被动物吸收,蓄积在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机制,经由鲸鱼等大型动物体而长期存留在自然界中。多氯联苯还具有挥发性,会通过大气散播至全球各地。因此官方应当在这些多氯联苯不知去向、扩散各处之前及早处理。

于是,日本政府在2001年通过并实施特别法,决定在全国五六处地点设置处理厂,并计划在15年内全面销毁这些多氯联苯。

然而处理厂的地点却迟迟无法定案。市民大多支持处理计划,却无法接受处理厂就设在自家附近,即所谓“NIMBY综合症”(Not In My Back Yard,拒绝设在我家后院)。直至今日,不光是多氯联苯处理厂,但凡工业废弃物处理厂、火葬场等的设立,仍不断受到抗议团体的阻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