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莫斯科公国的发展莫斯科地处俄国北入波罗的海和南入黑海的河流的分水岭。它比北方富有,能够为国中百姓提供足够的食物,并且拥?繁荣的森林工业。因此,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每当鞑靼人的盘剥有所放松的时候,贸易便能够复兴。此外,莫斯科还有幸拥有诸多能力超群的大公。他们与有权势的家族联姻,通过买卖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等方式获得土地,然后再通过遗嘱将之承继下来。他们夺得了抗击鞑靼人的首次胜利,堪称是罗斯的嬴家。最后,莫斯科大公们还得到了俄罗斯教会的支持。在14世纪早期,“都主教”的称谓使莫斯科成为俄罗斯教会之都。
到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俄罗斯民族国家,它运用战争手段成功地抗击了波兰—立陶宛王国和鞑靼人。伊?三世(1462—1505年在位)声称自己是基辅大公的继承人,欲夺回丧失在波兰和鞑靼人之手的古罗斯土地。西部的许多贵族逐渐改变了立场,将财产觐献于他,并宣布放弃对立陶宛—波兰国的效忠。1492年,立陶宛大公被迫承认伊凡三世为“全俄罗斯君主”。
1472年,伊凡与佐伊结婚,她是1453年在君士坦丁堡抵抗土耳其人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伊凡于是开始采用拜占庭独裁君主的头衔,并模仿拜占庭皇帝行事。他有时使用“沙皇”(恺撒)的称谓,也不再与贵族商议国事。一位意大利建筑师为他建造了一座巨型宫殿,即克里姆林宫(或要塞)?当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在15世纪80年代决定与伊凡三世建立联盟,并安排一场王朝联姻时,伊凡回复说他已经直接从上帝那里获得了无限权力。
在沙皇伊凡四世(1533—1584),即恐怖的伊凡的统治下,一名逃离俄国的反叛贵族曾从国外给沙皇写信,公开谴责他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不同贵族协商。伊凡回复说,他可以随心所欲地给予奴隶恩惠或施加任何惩罚。伊凡四世首次正式使用了沙皇的称号,击溃了鞑靼人的势力,占领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并且有步骤地、血腥地镇压了最有权势的贵族的反叛,建立了绝对专制的政府。
对于专制主义观念的?速增长,部分解释是因为俄国人生活在一个不断进行或准备进行战争的国度。也许更有意义的解释是,莫斯科的封建主义没有像西方那样衍生出一个团结的贵族阶层,即能够为了自己的特权与势力日益增长的君主抗争的贵族阶层。莫斯科贵族非但没有联合起来反对君主的主张,而且还分化出不同的党派,这使得君主可以将之各个击破。
但是,最重要的是教会倡导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对封建特权心生妒忌。在俄国,二者的关系则变成了君主与某种类似国家部门的机构的联盟。俄罗斯教士对罗马人声称的世界帝国和君士坦丁堡存?了的数世纪之久的“新罗马”地位都非常熟悉。伴随着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之手,他们精心阐明了一个理论,即莫斯科就是前两个世界帝国的承继者。
俄罗斯教士传播了一个故事,言及俄罗斯的第一位政治领袖留里克(Rurik)是奥古斯都的兄弟的后代。他们宣称俄沙皇不仅从拜占庭而且从巴比伦继承了徽章与王权。所有沙皇,直至最后一位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都使用拜占庭式的冠冕和袍服。因此,教会通过阐释国家行为的合理性来支持其存在。帝国的专制主义是近代俄国的主要政治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