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学
在新世纪的最初几年里,作家们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主流现实主义学派、自然主义学派以及清晰化和精确性的运动。这一运动源于19世纪末?法国诗人斯特芳·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引领的象征主义学派,后经大批追随者的推动,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象征主义者无视现行的诗歌创作规则,在他们看来,任何词汇都没有绝对的准确性,并且也不存在专门阐释某一特定事物的最好词汇。词汇因经验而存在,因特定的情境组合或拆分。秉承印象派画家的精神主旨,这些诗人所追求的并非是对读者的教诲,而是为满足作者抒发情怀所体验的纯真的愉悦。这样一来,这些作品有可能美妙至极,但又往往晦涩难懂。这场运动吸引了众多作家的加盟,从而迅速风靡整个欧洲。象征主义?派孕育了一批天才的诗人,如德国的斯蒂芬·格奥尔格(Stefan George,1868—1933)、奥地利的雷诺·玛丽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爱尔兰的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等等。然而,他们在当时赢得的仅仅是评论家的非议,并且那个时代的读者也因未能理解其真谛而反响不一。
小说创作领域也经历了同样富于生气的革新运动,其主旨在于摆脱左拉(Zola)、托尔斯泰(Tolstoy)以及上世纪末仍占据主流的自然主义所遵循的呆板式创作风格。以爱尔兰人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和英国人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为代表的年轻小说家,开创了“意识流”(streamofconsciousness)创作流派。“意识流”作家更注重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而非传统小说那样专注于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塑造。这些作家虽然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广受关注,但“意识流”学派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小说的贡献实际是在战前完成的。
确实也有一些秉承传统并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共鸣的佳作。英国人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就继承了传统的社会批判主义写作风格,他于1906年出版的《有产者》(A Man of Property),是英国贵族家庭传奇系列小说的第一部。《有产者》既无夸张与矫饰之词,更没有喋喋不休的讲道,但作者通过对福塞特家族(Forsyte clan)延续达三代的传奇式演绎,对英国中产阶级追求安逸的维多利亚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德国人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早在25岁时便因《布登勃洛克一家》(Buddenbrooks)而名声大噪。曼的作品对德国的物质主义、家庭、社会以及艺术家的责任等具有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予以了深刻的考察,而《布登勃洛克一家》只是其多部同类作品中的第一部。在此类作家的笔下,严肃文学及其提出的同六严肃的问题,依然是文化以及普通民众切身感受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