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俄战争
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激发了俄国进一步扩张的欲望,并希望获得在中国满洲地区的筑路权。日本在1895年战争中击败中国之后,圣·彼得堡就开始采取旨在阻止日本在中国大陆立足的外交行动,但条件是中国允许俄国在满洲地区修建铁路。1897年,俄国占领了亚瑟港(旅顺港),即最早脱离日本控制的那个港口,但进一步的冲突发生在日俄都感兴趣的朝鲜。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起义,欧洲列强与美国均派兵镇压这一反西方的起义。起义被镇压之后,其他列强撤走了军队,俄军却留在了满洲。随着俄国国内主战派的日益强盛,日本于1904年突然袭击了停泊在亚瑟港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随之爆发。
绕行欧洲、穿越印度洋并最终到达太平洋的俄国主力舰队,在对马海峡战役(1904年5月27日)中被日军彻底击败。这一结果极大地震惊了那些希望欧洲列强获胜的人们,他们因持有种族主义偏见拒不承认日本的大国地位。对于俄国人民来说,战争是一场神秘而遥远的政治冒险,他们不愿涉足其中,但却因此而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很多知识分子反对这场战争,而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人都公开希望俄国战败,以期能够动摇沙俄的统治根基。面对国内的动荡及军事上的失败,俄国政府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其中1901—1919年为总统)的游说下,最终同意接受美国的调停。罗斯福本人非常担心日本的过激行动将破坏亚洲的政治与经济平衡,而日本也希望尽快解决这一冲突,结果日俄最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Treaty of Portsmouth,1905)。
从一开始便反对这场战争的维特, 作为俄国代表被派往朴茨茅斯参加和会。在美期间,维特不仅为俄国争取到了许多有利条件,并且给美国公众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在此之前,美国人眼中的俄罗斯人要么是残忍的独裁者,要么是投掷炸弹的革命者。依据1905年的条约,俄国正式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将旅顺港、库页岛南部以及太平洋的捕鱼权转让于日本,同意撤出满洲。作为远东的大国,俄国?地位并未因战败而受到严重的影响。然而,亚洲主导权的变化促使俄国重新转向欧洲,而这里正孕育着一场世界性的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