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战争的起因(4)

牛津欧洲史(第三卷) 作者:(美)罗宾·W·温克


英国随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1897年的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随着1905年庞大而昂贵的无畏级战舰(Dreadnought)的下水,海军的装甲与装备标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德国很快便赶了上来,英德军备竞赛的升级势头仍在继续。极力倡导现代化海军的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于1911年出任英国首任海军大臣,但1912年的新海军法案充分表明,德国将决意赶超英国。英国最终认为,只有与法国进行海军合作才能缓减军费开支的进一步上涨。英国人计划将地中海地区交由法国海军控制,英国海军将集中关注北海、海峡以及近东地区的安全。

3最后危机(1914年7—8月)

外交家和政治家们都被拖入了战争,因为他们相信外交上的失败或使国家蒙羞比战争更糟糕。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哈布斯堡属地上塞尔维亚对南方斯拉夫人的煽动问题,奥匈帝国责难塞尔维亚政府是加夫里洛·普林齐普的同谋,并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此次密谋的实际策划者是黑手党恐怖组织。虽然该组织也包含有部分塞尔维亚军官,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塞尔维亚政府涉足了谋杀。奥匈帝国在行动前咨询过德国,德国表示将支持奥匈针对塞尔维亚的一切政策,这等于给奥匈开出了一张拥有无限权力的外交“空白支票”。

受到鼓舞的奥地利政府于7月23日对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并要求其在48小时内做出答复。奥地利也许刻意提出了令塞尔维亚难以接受的最后通牒,要求查禁一切反?出版物,取缔一切反奥爱国组织,禁止学校带有任何反奥倾向的教学,辞退参与反奥宣传的官员,逮捕涉嫌参与刺杀的塞尔维亚官员,并对奥地利做出正式道歉。塞尔维亚本来可以接受这些要求,但其他两项则超出了塞尔维亚人容忍的限度,即奥地利官员与塞尔维亚政府联合调查谋杀事件,并审判联合调查中发现的所有疑犯。塞尔维亚虽然接受了通牒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但回避了其中最重要的条款,而且在正式答复前就开始动员军队。塞尔维亚显然希望通过这种策略为进一步的谈判争取时间,但奥地利部长很快就离开了贝尔格莱德,奥地利也开始动员军队,并于7月28日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支持奥地利的这一决定,但其外交官仍然含糊其辞。德国一边向维也纳施压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一边试探英国是否会在大战中保持中立,而这是德国长期追求的目标。如果战争最终到来,德国希望将其罪责推到俄国身上。由于俄国正在进行军队总动员,德皇于7月29日给俄皇尼古拉二世发去了一份私人电报,表示他将敦促奥地利实施妥协。德皇的电报迫使俄国将总动员改为局部动员,奥地利与俄国的谈判随之于7月30日恢复。如果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Theobald von BethmannHollweg,1856—1921)能够在表面上将?洲大战的责任归咎于俄国,这位德国总理仍有希望争取英国的中立。

然而,对于幅员辽阔且交通落后的俄国而言,军事动员并非易事。俄国军队担心敌人会占据上风,政府因此决定恢复军队总动员。德国立即要求俄国停止总动员,遭到拒绝后,德国也于8月1日下午4点宣布总动员,三个小时后正式对俄宣战。

与此同时,法国决定支持其盟友俄国,并于8月1日下午3∶55开始总动员。由于未能迫使英国敦促法国保持中立,而且确信法国将会支持俄国,德国于8月2日入侵了卢森堡,并向比利时提出过境要求,以此来换取比利时的中立。遭到比利时拒绝后,德国于8月3日向法国宣战,同时入侵比利时以占领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并从西部扑向巴黎。

英国一直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虽然英法协定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约束力,但却促成了两国陆海军官员的密切合作及联合制定防御计划,英国因此终将参战。德国对中立国比利时的入侵成为英国参战的首要因素。爱德华·葛雷(Edward Grey)爵士抓住德国入侵比利时的有利时机,敦促英国采取行动,并坚持英国参战主要出于政治的考虑。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贝特曼·霍尔维格在获悉英国参战的消息后表示,英国加入战争只是为了“一张废纸”,即1839年给予比利时永久中立地位的条约。这一不幸的言论不仅强化了英国舆论支持战争的力度,而且也成为日后将战争罪责归咎于德国的重要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