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熟练操控这一整个过程的人——从组织最初到美国的考察,到一系列的议会质询,再到决定、建造恩菲尔德军工厂并使其投入运营——是一个优秀的政府官员,名叫约翰·安德森。当恩菲尔德军工厂安全投产时,他骄傲地讲述了他对于面临的挑战的看法:
美国的机械制造与我们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有那么多值得英国的机器制造商们学习的地方……在恩菲尔德军工厂里待上几个小时你就会明白,我们很快就必须对付来自美国的竞争者。在他们的大多数的机器设备中,都能找到一种原创精神和判断力;我们不仅不能轻视它们,还要把它们复制过来并加以改进。
安德森很长寿;他对英国的武器制造还做出了许多其他的贡献,最终还被授予了爵位。但是,他对建立恩菲尔德军工厂这一试验所产生的影响肯定非常失望。除了军方以外,在采用恩菲尔德军工厂的实践方面,或者说采用“美国体系”方面,英国的制造商的态度还远谈不上积极,行动也要慢得多。关于这一分歧,那一时代的英国和美国的观察家们都有过许多的评论,而今天的历史学家们对此也仍然兴趣未减。
什么使美国与众不同?
19世纪中期,一个英国分析家在调查了美国和英国的技术实力对比之后还能得出这样一个公正的结论,那就是英国还没有必要惊慌:相对于她的前殖民地美国来讲,英国这个母亲国仍然拥有很大的优势,美国大部分还都是农村。美国的木工产品制作得都很精巧——浴盆、收割机、甚至机器工具大都是用木头和皮革做成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相信未来是钢铁竞赛的世界,那么可以说美国人还没有进入比赛场地呢。在美国,几乎所有生产有刃钢铁利器的制造商,他们的钢铁都来自于英国的谢菲尔德。英国的工厂不仅供应已经加工完成的零部件,还供应零部件毛坯给美国人,由他们在当地加工完成。美国内战爆发以后,美国的枪械制造商立刻转向了美国的钢铁供应商;但内战一结束,他们又立刻转了回去。(在内战的第一年,虽然吹嘘自己在枪械制造方面占有优势,但诺思的枪支有80%都是进口的)。发动机的情况也是如此。美国的工厂大都是以水作为动力,但蒸汽机很明显是未来的潮流,而美国的铁路和汽船业都从英国购买发动机。在内战爆发前夕,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仍然是棉纱纺织业;而且,让英国感到很放心的一个事实是,美国的工厂大多数都是靠从英国偷来的技术维持运转的。
但是,美国人在水晶宫博览会上的表现却大大出乎英国人的意料,也让他们有所警觉。美国人在精密制造业上的先进技术与人们通常对美国人的认识是那么得不一致,而这些技术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将会有一个突然的加速发展。事实上,如果当时有关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的话,那么英国人所担心的美国经济加速发展已经是一个事实了。1830年的时候,美国的人均收入只有英国人的大约三分之二,排在葡萄牙、法国和加拿大的后面;而到了1860年,它事实上已经与英国不相上下,并且远远地领先排在它后面的国家了。惠特沃斯在他的报告中对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包括了从石料加工到窗户制作的许多行业——做了重点强调,这表明英国可能已经输掉了这场生产力竞赛。现代的研究表明,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在这场竞赛中就已经赶上了英国。
惠特沃斯对推动美国经济高涨的原因做了一个颇具洞察力的分析,他列出了一个单子,其中包括:美国劳动力的相对缺乏;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他同时也指出,美国的大部分地区还相当贫瘠);工人一方没有抵制创新的情绪;在创业方面的障碍更少一些;而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新闻出版物比较“便宜”,从而使国家整个人口的识字率比较高。
现代的学者对惠特沃斯列出的清单做了很大的调整和提炼。以劳动力缺乏这一原因为例,相对于武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来讲,它在中西部农场的机械化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当时,在美国,特别是在那些拥有大片草原的州,只要提交申请就能得到一个大农场,所以那些有技术的农场工人都不会再选择做一个工人。与小型的农场相比,大型的农场也不可避免地同样存在着根据天气情况赶农时完成播种和收割的问题;所以,除了机械化以外,一个有野心而又缺乏劳动力的农场主别无选择。1857年,《科学的美国人》列出了一个面积为100英亩的农场所需要的最起码的机械和工具:一台联合收割机兼割草机、一个马拉的耙子、一台播种机兼割草机、一台脱粒机兼谷物除尘机、便携式的磨粉机、一台玉米脱壳机、一匹马、三台耙机、辊子、以及两台中耕机……但是,要把人力短缺与军工的机械化联系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因为无论是在斯普林菲尔德还是哈珀斯费里,工匠的供应好像都很充足。而且,约翰·霍尔之所以遇到那么多政治上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哈珀斯费里军工厂的工匠们害怕自己被机器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