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苏联阵营的内乱(1948—1968)(2)

牛津欧洲史(第四卷) 作者:(美)罗宾·W·温克


然而在匈牙利,动荡更加严重。起初是共产党内部的反斯大林运动,后来匈牙利动乱,将英瑞·纳吉选为总理。但是对共产主义的普遍反感和苏联自身的混乱,使年轻人在布达佩斯暴动,希望能赶走共产党并使匈牙利脱离共产主义的势力范围。当匈牙利指责华沙公约时,赫鲁晓夫命令进行全面军事行动。1956年11月,苏联的坦克和部队返回布达佩斯,并武力镇压了革命运动。新的政府成立,超过15万匈牙利人逃到西方。

匈牙利的起义证明赫鲁晓夫不允许任何偏离苏联的行为,如有逾越行为他将使用武力。比1953年东德起义、1956年波兹南暴动遭到更为严厉的对待,这起事件向其他卫星国表明,想依赖西方民主国家反对苏联是不可能的,也证明了铁幕的不可渗透性。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建立。东欧卫星国通过经互会联合起来,统一体系、协调经济政策,反对西欧的经济合作。南斯拉夫从没加入经互会,1958年后就不能再派观察员了。1958—1959年经互会提倡专业化,发达国家集中发展重工业,而罗马尼亚生产原材料(主要是食品和原油)。罗马尼亚政府抗议,认为它已经有了重工业的良好基础。

因此,罗马尼亚像南斯拉夫一样,试图在共产主义阵营中寻求一个更加独立的位置。它增加与非共产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在中苏矛盾中保持中立。1964年,苏联批准罗马尼亚继续建钢铁工业。然而,苏联大张旗鼓地宣传要合并多瑙河地区——也就是从罗马尼亚手中抢土地——并否认罗马尼亚在二战中为盟军作出的贡献。罗马尼亚高度赞扬了其为“从法西斯手中夺回自由”而做的努力,并大胆地要求归还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合作,成为罗马尼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从1952—1965年任党书记的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及其继任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在罗马尼亚民众的反苏情绪推动下,宣布要在外交和经济政策方面更加独立自主。

在东德,苏联制造了它的最有生产力的欧洲卫星国,并将其完全并入经互会。东德对苏联来说有重要战略意义。控制东德将使苏联维持与波兰的关系,并可以将共产主义与西德连接。每年成千上万的东德人逃到西柏林,1949—1961年间东德人口减少了200万。由于西柏林的繁荣以及它的自由民主的政府比任何宣传都有效,赫鲁晓夫决定将西方国家赶出柏林。他威胁说,要与东德政府签和平协议,尽所有努力将西方国家赶出柏林。西方国家反对废除二战期间达成的协议,导致了1959年持久的外交危机。

西方大国不允许苏联修改引发1948年空中补给的条件,也不接受一旦西方军队撤走柏林将成为一座“自由城”的论调。在无防卫并被共产主义包围的情况下,柏林及其200万民众可能很快被吞没。而且,苏联关于东西德联盟的提议引起了众多质疑。一个完全加入北约的国家如何与一个属于苏联华沙公约的国家合并?一个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国家如何与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合并?一个多党议会制国家如何与一个共产党集权的国家合并?

由于柏林危机继续存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赫鲁晓夫决定互访,赫鲁晓夫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美国之旅。但当1960年5月两国领导人在巴黎首脑会议上碰面时,紧张气氛又加剧了。苏联导弹击中一架美国U—2,这是一种轻型、速度极快的间谍飞机,这架飞机在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基地高空拍摄苏联领土时被击落,苏联抓?未受伤的飞行员。艾森豪威尔起初否认,后来不得不承认。这一事件的代价是:首脑会议终止,艾森豪威尔访苏也被迫取消。

艾森豪威尔的下任约翰·F.肯尼迪在维也纳(1961年6月)会见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仍坚持在年底前与东德签协议。紧张又一次加剧,难民以每天1000人的规模逃出东德。8月13日,东德切断一切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并开始立一座墙来防止更多人逃走。美国惊讶地意识到,仅仅依靠武力不能阻止东德边境的封锁。柏林墙成为这个政府臭名昭著的象征,它用囚禁的办法避免本国人民逃走。逃跑、被抓和枪击在这道墙附近上演了近30年。但眼?的危机被证明结束了,赫鲁晓夫单方面取消了柏林协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