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法军在印度支那的战争

牛津欧洲史(第四卷) 作者:(美)罗宾·W·温克


1941—1942年,日本将其势力范围延伸到东南亚。它发现,击退控制印度支那的法国维希政府很容易。1945年3月,日军企图控制印度支那将法军轰走,但因为其他国家的抗日而使太平洋战争持续很久。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协议,共产党和民族主义领袖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为了赢得美国的支持,长期维持国家自主,胡志明的宣言效仿了《独立宣言》。

然而,对于美国官方而言,与其说胡志明是一个民族解放主义者,不如说是共产主义推崇者。他们发现在胡志明的背后有斯大林的支持,并预感到一个新的亚洲共产党的诞生。美国的猜疑胜过了他们的同情,胡志明没能得到美国的帮助来防止法国重返越南。面对日本投降后几个星期的混乱,英国指挥官同意法国军队登陆西贡进行支援。

法国有很多理由重新控制印度支那,首当其冲的是法国企业急切要恢复在那里的生产。例如,米其林轮台橡胶公司在越南拥有大规模橡胶生产厂。其他法国工厂从铝、锰和其他贵金属中的生产中获利颇丰,此外还有大量近海原油、天然气储量还未发掘。法国希望返回印度支那获取经济利益,它更希望挽回失去的声望。1940年,德国在二战中占领法国,法国却又无力反攻,这使法国备感羞辱。重建帝国也就能使法国再次变得强大,这一野心是有历史事实支持的。一战中,法国调动大批军队抵御德国。1940年失败的原因是德国突然进攻法国,法国未能及时从殖民地调遣部队。

胡志明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越盟控制了越南从河内到西贡以南的地区,法国控制着从19世纪晚期就占领的三个区域(越南交趾支那地区、安南和东京)。1945年法国既没有军事力量来重建印度支那殖民地,又没有政治能力与越盟领导人争夺地盘。法国代表又与印度支那的柬埔寨和老挝这两个较“开明”的国家谈判。他们分别与越南民族主义者包括胡志明本人进行对话,这些对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法国则继续利用手中微薄的军事力量进行争取。1946年3月,法国使者突然与胡志明达成一致,胡志明允许法国军队1.5万人返回河内一带,但条件是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DRV),这是在法国殖民统治下的一个自由的国家。

3月达成的协议是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最后那些年中最让人信心十足的时刻。签约国很快又开始对达成的一致表示怀疑,12月协议废除。关于关税问题的争吵导致法国海军炮轰海防,6000人在炮轰中死亡,法国开始了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战争。

法国军队控制了越南的城镇,但却无法进入农村和森林。法国和越盟的战争在许多地方都是典型的游击战,越盟进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突袭,他们如“水中鱼”一样自由灵活,犹如毛泽东的战略。这次战争还进行了许多常规战争,为了引诱越盟到无法防守的地带,法国司令部于1954年派出一支6000人的部队到老挝和越南边境的奠边府山谷,在这里反而是法军无法防守。他们无法估计武元甲将军在边远地区指挥大部队的能力。将大炮拖到山谷周围的高地上,越南立刻将奠边府变成历史学家伯纳德·费尔所形容的那样——“一小片地狱”,法军在被围困55天后投降。

奠边府战役迫使法国不得不接受谈判。1954年7月,法国代表在日内瓦同意将17度纬线以北的领土还给越南,法军退到该线以南。南方由美国支持的天主教民族主义者吴庭艳领导。1956年,法军全面撤军。从那以后,美国长时间控制南越。许多法国军官抱怨?国只是帮他们在战争中不失败,没有帮他们赢得战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